对女人来说这是一个重大议题,结婚时女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更是达到一个顶峰状态 。
最近一集《奇葩说》讨论恐婚,邱晨说: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伴侣想和我结婚,他有尝试去理解一下,我对婚后养育孩子、婆媳关系、父母养老这些问题的纠结吗?
尤其在频频爆出轨家暴、难产跳楼,甚至杀妻骗保的年代,“不婚不育保平安”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 。
难怪《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高达61.2%的受访者存在恐婚倾向 。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自原始时代开始,由于生理构造特殊、环境恶劣等问题,女人要存活及繁衍,必须依靠强大的男性在外打猎,养活全家 。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制度给女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锁定一个靠谱对象,共担责任与风险,以保证后代的生存质量 。
这里的靠谱体现在:能养家、能陪伴、能一起拉扯娃长大 。
毕竟事关基因传递和血脉延续,也算是人类的一桩大事 。
但这个人是不是靠谱,未来是不是可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未知和风险 。
恐婚之“恐”,男人更多是害怕失去自由,而女人则是恐惧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对眼前这个人,不够信任和放心,不知道邀请共度余生的,是人是鬼 。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薛兆丰教授给出了更有意思的解释: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结婚,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一张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 。
双方拿出资源包,女性早付出一点,生育、抚养家庭、照顾家庭,男性比较晚,一边播种一边收割 。
【老公,说好补给我的婚戒呢?】这会发生一个问题,后面那个人比较容易敲前面付出的人的竹杠 。
谁都不想吃亏,对于女方来说,安全感的需要尤为强烈 。
所以,女人总是在想方设法考验男人,包括彩礼、房本、结婚四件套这些事儿,至少能从中获取如下信息:
第一,经济实力可还行?将来娃的口粮是否有着落?
第二,品性可还行?有无长久经营、对风险的诚意?
第三,态度可还行?会否尊重我的感受和意愿?
任何一项失误,都会降低女人的安全感,三项全无,不好意思,您OUT 。
3.
重仪式感的女人
仪式感,是一种自我暗示,也是主动赋予意义、实现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
更通俗完整一些:人们因为有某种心理需要,构建一系列流程,再赋予流程一定意义,且充满信仰,当流程走完时,自我暗示也完成了,愿望被满足、身份被认同 。
比如宗教仪式完成祈祷,葬礼完成哀悼,春节完成团聚 。
结婚四件套,本来也是个仪式,共同完成的是:爱情见证、另立门户、新身份认领 。
文章插图
比如,婚礼上有个环节,父亲陪女儿走一段红毯,郑重地将女儿的手交给新郎 。
此时,不少父亲和女儿都会忍不住红了眼眶 。
它的象征意义非常明显:女孩长大了,告别原生家庭,与另一个男人携手,组建新的家庭 。
这也代表心理层面的分离与重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被老公养成女儿的女人
- 结婚12年老公出轨17次:婚姻太难,不如放过自己
- 关心老公的温暖句子 对老公关心的句子
- 老公的自由空间:男人更需要自由空间
- 周杰伦要“说好不哭”,但谈恋爱不就得哭吗!
- 夫妻聊天记录曝光:老公出轨,就是因为这几句话!
- 如果老公没和你说过这3句话、那你真的嫁对了人
- 假离婚之后,老公有了第三者
- 因为跟婆婆发生争执,老公把我打流产,婆婆还说早就该打
- 大姑和我是什么关系 姑姑的老公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