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集成的目的 应用系统集成方案( 九 )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具有灵活适用的参数设置和功能模块的自由组合,可以根据医院的需求设置所需的审查项目、最低审查级别、参考文献的来源和优先级别、药品简要信息浮动窗口显示信息等,来满足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不同学术观点的用户对合理用药审查和医药信息获取的特殊要求 。
3.3医技系统(CIS)
3.3.1
PACS系统
医疗图像存档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简称PACS)和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RIS),是医疗影像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PACS和RIS的建设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数字化医疗(包括数字化医院)是现代化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都知道数字化医疗(包括数字化医院、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二十一世纪医疗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而PACS 和RIS则是数字化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PACS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渐兴起并趋向成熟 。而因为PACS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又使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在医疗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远程医疗等等 。
2、PACS的经济效益
PACS的应用对广大的医疗机构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完善的PACS应用可使医院实现无胶片化,可以节省胶片、洗片、胶片存储等系列开支;PACS的应用可以提高影像设备的工作效率,普遍的统计数据显示相同的检查设备在实施PACS后日检查数量可以增加20%以上;PACS的应用还可以优化临床相关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整个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冗员 。
3、PACS的社会效益
比较PACS的经济效益而言,其社会效益是更加显著并意义重大的 。PACS的应用可以使医疗机构显著提高效率和医疗服务的水平 。通常病人等待检查报告完成的时间大大缩短;报告出错、重新拍摄等现象基本杜绝;可以方便地参考病人的历史检查数据、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工具使诊断报告的质量大大提高;充分的信息共享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会诊,以及帮助制订各种临床综合治疗的计划;此外,PACS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并为医疗教学和临床科研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
全院PACS建设规划
全院PACS建设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的放射科PACS建设 。内容包括:放射科网络和存储系统的改造和全面升级,保证影像数据的访问效率和在线存储时间(3-5年);实现电子化的登记和报告;实现与HIS系统的数据交换,配备叫号系统与技师工作站,全面优化放射检查工作流程;实现全面的放射检查和科室的信息化管理;等等 。
第二阶段:进行全院的PACS建设 。内容包括:其他相关影像检查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超声、内镜等);病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院影像检查信息共享并提供临床访问的影像中心系统的建设 。
全面的放射科PACS的建设
假设医院目前放射科基本影像设备(CR、DR、CT、MRI、DSA、R/F)基本具备数字化接口,那么就具备了数字影像的采集和统一存储的基础 。
按照医院假设的设备配置和检查人次就可以测算出检查影像数据量:
号设备检查量(人次/日)影像数量(幅/人次)单幅影像原始数据量原始数据量无损压缩数据量1CR/DR400215MB12GB6GB2CT2504000.5MB5GB2.5GB3MR801500.5MB0.6GB0.3GB4RF20101MB0.2GB0.1GB5DSA101001MB1GB0.5GB每日影像量总计:19GB10GB每年影像量总计(按照250天计算):5TB2.5TB
C影像存储可以采用不压缩或无损压缩两种方式 。不压缩方式一年的检查数据量大约为5T,无损压缩的检查数据量小于2.5T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