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说“不可以”给孩子带来的反作用力:孩子看似听话了,其实都背着你偷偷干“坏事”呢 。

文章插图
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这句“不可以”背后的真正含义,不知道自己是否违反规则,不知道是否可能引发祸事,只知道“别在爸妈面前这样做,免得惹他们不高兴” 。
背着爸爸妈妈,他们偷偷干 。他们以为,做这些事最坏的后果,就是惹来家长激烈的训斥 。躲着做,就没事了 。
无知者无畏,这种“不可以”带来的反作用力,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更大危害 。

文章插图
03、想说“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跟孩子说“不可以”,其实是一门学问 。
说得不够严厉,孩子以为你在跟他玩闹;只说“不可以”却不说原因,孩子背着你继续捣蛋 。
想说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1、换种方式说出“不可以”
有网友在知乎上分享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4-5岁的小男孩坐地铁,突然小男孩用手扯着妈妈的背包,嚷着要吃零食 。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这位妈妈并没有大声训斥,而是一边假装往包里拿零食,一边跟小男孩说:“妈妈出个问题考考你,地铁上本来有一只小羊,这时候又上去一只大灰狼,最后地铁上还剩下哪个小动物?”
小男孩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转移了,立马回答:“就剩大灰狼了,因为小羊被大灰狼吃了!”说完,小男孩并没有忘记拿走妈妈手中的零食 。
妈妈笑着摸了摸小男孩的头:“不对哦,小羊跟大灰狼都在地铁上,因为地铁上不让吃东西 。”

文章插图
小男孩准备撕开零食包装的动作一下子便停住了,不好意思的抬眼看着妈妈 。这位妈妈又趁机说:“地铁上不能吃东西哦,你可以先拿着,待会咱们下了地铁再吃 。”
小男孩乖巧地点点头,手中拿着零食,果真下地铁前都没有打开 。
针对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大声训斥“不可以”,有可能吓哭他们;温声细语讲道理,他们又听不懂 。
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说教,借用一些动画或漫画故事书中的场景,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这种代表“不可以”的信息 。

文章插图
2、把“不可以这样做”换成“可以这样做”
孩子做错了,我们大声训斥“不可以”,很多时候孩子面对我们的训斥是茫然的,不知所措,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
文章开头那位妈妈的做法就值得称赞,孩子乱捡垃圾,是不好的,这时候妈妈引导她去扔掉垃圾,远比气冲冲走上去打掉孩子手里的垃圾要好 。
引导孩子去丢掉垃圾,其实可以传达给孩子两层信息:
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手中的物品是垃圾,是脏的,不该乱捡;
其次,让孩子明白垃圾应该放进垃圾桶 。
一次引导,便让孩子明白两件事 。有时追着孩子说教到口干舌燥,也不一定有这种效果呢 。
3、用结果引导孩子去思考、判断自己的行为
顺德那场火灾,7岁的小婷玩火一不小心就把房子都烧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她不知道自己一时玩闹,会造成这么大的祸事 。
6岁开始,孩子便开始明白不好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例如他们会明白,不好好听课,考试就有可能考得不好,就会被爸妈责骂 。想到这种结果,他们便开始学会鞭策自己好好听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
- 关于自信的几个误区、真正自信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 荒野生存44小时,才是孩子行走世界的底气
- 青春期的孩子会具有哪些特点
- 愿你的眼里有星辰大海心中的句子 星辰大海的优美句子
- 2017年谁会成为你的助攻呢?
- 别人眼中你的魅力值多少分数?
- 你的男友为啥还不向你求婚?
- 你的网恋最有可能发展成啥结局?
- 年末你的贵人运指数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