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弱”还能够留给父母机会和空间展示自己的“强” 。
有位朋友,在自己当妈之后,仍然不会做最简单的一道菜,煮面都能煮糊,她的妈妈从小对她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在她工作后还时不时给她送饭送菜到公司 。仔细体会下,其实那种“孩子离了我怎么行”的重要感觉,可能才是她母亲最需要的 。
在这种不断被投射“弱”的环境中,一个孩子很难从心底里确信,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有能力的 。
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功能,就因此而愈发地被抑制了 。
4.过度保护孩子=物化孩子
当保护孩子的出发点已经不是孩子本身的需求,而是成全父母的需要的时候,“保护”已经很难称之为对一个“人”的保护,而更像是对一个“物”的保护 。
对物的保护是更可以让人找到和发挥那种无所不能的掌控感,因为物它不是活的,它随你摆弄,所以更可控 。
如果你要保护一个花瓶,即使它再易碎,你只要小心地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并隔断时间去擦拭它就好了 。
文章插图
然而对一个人则不同,即使TA是一个孩子,也有自己的独力意志和感受,你很难去将TA始终保持为你想要的样子,如果为了把TA始终控制在你想要的状态付出了太多努力,那么也就有可能在警示:也许在潜意识里,你只是把TA当作一个物品而非活生生的人 。
当人有了生命,有了独立意志,于是就有了成长性,有了自己面对困境、挫折并且超越它们的力量,有了创造性地为自己解决难题的智慧 。
而对于总是担心孩子太“弱”以至于照顾不好自己生活,发展不好自己人生的家长而言,他们看不到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生机和活力、力量和智慧,他们在和孩子的互动相处中其实满心都在担心着自己的弱小不要被发现,而几乎顾不到觉察孩子是个怎样的人,甚至,是不是个人 。
5.把孩子当“人”,承认TA的强大
什么是把孩子当个“人”呢?
最重要的是能够看到他们的身上那股属于生命本身的原始能量,强大而坚韧到能够搞定符合他年龄阶段的各种事情,而家长的角色,始终是个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 。
有一位来访者家长,苦恼于孩子的力量感不够,做什么都没有热情,然而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这件事上:却希望换掉孩子感兴趣的篮球课,而改学跆拳道,理由是篮球课需要团队合作,他怕孩子很容易体会到挫败感 。
文章插图
他希望孩子发展出力量感和独立意志,却对自己对孩子独立造成的挫败视而不见:连孩子上兴趣班的选择权都要因为“保护”的名义而剥夺掉 。在他的潜意识中,拒绝承认孩子具有一个“人”的经受团队竞争挫败的能力,认为孩子真的一碰就碎了,再也粘合不起来 。
如果真正看到孩子,TA是一个“人”,有了创口,能够愈合,经历了失败,还可以从头再来,相信TA体内那股原始的生命能量,跟你的一样强大,甚至完全可以比你更强大 。
有多少父母在潜意识中其实是惧怕这种强大的呢?似乎你太强大了,我就没有立锥之地了 。
这样的父母,那看似掌控一切的强势下面,藏着一个虚弱而渺小的自我 。
敢于让孩子承受一些风险和挫折,才是对孩子是“人”的最大尊重,才是为人父母者真正的强大和成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为特殊也是最重要
- 孩子的好习惯等于成功的一半
- 让孩子不自信的一些教养方式
- 所谓的挫折教育毁起孩子来到底有多可怕?
- 2020鼠年女孩子取什么名字最好
- 2020年新生宝宝如何起乳名
-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
-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 关于自信的几个误区、真正自信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 荒野生存44小时,才是孩子行走世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