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育儿,孩子总是在“小心翼翼”中长大( 二 )


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常常与父母的情绪混淆在一起 。他们做事时,很难想到自己的心情,更遑论想到立场和权益 。
孩子的第二个自主和建立规矩的阶段,大约是六岁时,此时的孩子已经听得懂一些道理了,所以建议父母在教导这个阶段的孩子时,必须对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件事不可以做”,而不是只情绪化地说:“你为什么要让我失望?”、“我不要你了!”等类似这样模糊的信息 。
这种训斥方式,会让孩子待在内疚感里,他们只知道自己让父母不高兴了,但却无法以客观的信息来理解他们做错了什么事,以及父母为什么生气 。
当孩子无法消化这些内在的困扰时,他们的反弹有时候会反映在生理上 。比如,“震怒型父母”他们可能会有一个“咬指甲、尿床”的焦虑型小孩;“火山爆发型的父母”有着“常常体弱多病”的小孩,这些都是在父母失和的状况下延伸到孩子身上的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