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你老老实实当个没有梦想的普通人

我一个写文章的编辑,已经整整三天没有任何写作思路了 。
记得刚来公司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本周出两篇文章” 。我虽然心里一颤,嘴里还是说着“好的,我试试 。”然后我下载了一个提升工作效率的手机种树软件,在种了六十多颗树后,(还算)顺利地交上了两篇 。
但马上我就遇到了困境:把最近能追的热点全写完,把公司有意思的书都刷完一遍后,又不知道自己还能写些什么了 。
婚姻亲子关系?我都没结过婚我能有什么感悟 。
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减肥?一百多斤的我还是不要误人子弟了 。
与此同时,微信又收到了关切的询问:“选题进度怎么样了?”
“哈哈,想到了挺多有意思的选题,我整理一下发给您哈 。”
啊,人生真是充满了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奇妙时刻啊……
为什么认个怂,承认自己不行就那么难呢?
1. 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可能是不想让自己失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经提到过一个词,叫做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的是一个人对自身的看法 。罗杰斯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real self) 。
人都有维持内在自我一致性的倾向,也就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符合自我概念 。但大多数人的自我概念都与现实自我相差较大,甚至有时候,我们的自我概念更偏向于一种理想自我,即我们希望自己所具备的样子[1] 。
当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自我概念里,自己本应该能够轻轻松松完成这些任务的 。
有理想是件好事情,但理想过于丰满可能会得病 。
罗杰斯提出,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过大的时候,就会出现自我不协调(self‐inconsistency) 的状态,引发神经症,导致自己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一系列消极又混乱的情绪 。

建议你老老实实当个没有梦想的普通人

文章插图
记得十年前我是一个想拿诺贝尔数学奖的小学生(后来才知道没有数学奖),十年后则变成了想写出10万+爆文成为网红的女青年——结果,当我发现写爆文同样很难,而且就算写出爆文也依然很难成为网红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再一次带来了绝望 。
所以,当你也像我一样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可能也就会做出和我相同的决定:
忽视那个“真实自我”,转而按照那个“理想自我”的方式去生活、去承担自己实际无法完成的工作 。
2. 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也可能是不想让别人失望
人总是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尤其是对自己重要的人 。他人对我们的印象与评价也会影响到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行事风格 。
如果你周围的人都认为你乖巧又可爱,你可能也会偷偷地收起自己的刺,做一个老实人 。如果老师总在班上公开表扬你聪明又努力,你对自己的成绩要求也会更高 。
但这里又要给你献上一盆冷水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真的就是他们对我们的真实看法吗?
可不一定 。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所感知到的“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别人对我们的实际看法相差还挺大的 。换句话说,我们可能总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自恋,而是因为大家都倾向于赞美而不是嘲讽别人[2] 。
别人觉得你8分好,会在你面前放肆夸你有10分 。但觉得你不好的时候,可能心里觉得你有4分,但嘴里说出来依然有6分——或者压根不说出来 。
这就导致,我们所感知到的评价,常常会比真实的自己要好那么一丢丢 。这也意味着,我们常常会因此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期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