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之所会觉得受伤了,因为某个愿望没有实现( 二 )


那么 , 心灵感觉受伤的一种机制是:我期待他人以我所期待的样子来对待我 , 但是现实层面是他人对待我的方式比我所期待的要差 , 所以我就会认为心灵受到了伤害 。比如 , 我喜欢一个人 , 但他却对我不好 , 我就感觉受伤了 。
再来看上面一对情侣 。男孩每天下班都需要绕道接女孩下班 , 估计许多女生都希望把这样的男生装进口袋 。对于女孩来说 , 男孩绕道来接她 , 这超过了男孩正常呵护女孩的范围(我是这样认为的) , 这多出来的一部分对她来说倍受滋养 。但时间一长 , 待在蜜罐里的女孩会认为男孩这么对待她是理所应当的 , 如果男孩不这么做就会被她认为是不爱的表现 。熟不知 , 原本这多出的“蜂蜜”并不是必需品 , 只是惊喜与幸运 。
因此 , 女孩体会的是另一种伤害:一个人他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所期望的态度更好 , 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 这其实也是一种伤害 , 一种心灵的平静被打破的伤害 。更糟糕的是 , 它为下一次真正的伤害埋下了隐患 , 因为它使人对下一次有了更高的期待 。然而 , 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不由我们控制 , 谁能保证他人能一直如“初恋般”的对我们好呢?
再来看一种情况 。如果是一个我们不在乎的人 , 他所有的喜怒哀乐与嗜好都丝毫不会引起我们的兴趣 , 这样的人对我们是好或是坏是不是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呢?从这里可以洞见 , 我们之所会觉得受伤了 , 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某个人 , 而是我们某个愿望没有实现 , 我们是被愿望给伤害了 。觉得被某人给伤害了 , 是因为我们把心中的某个期待投射给了对方 , 哪些部分是属于自己的 , 哪些部分又是他人的 , 我们常常在这个地方混淆不清 , 所以干脆就说被某人伤害了 , 这我们能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可以释放攻击性的实物 , 而我们的愿望就很难捉摸 , 更难的是面对破碎的自恋 。
如果站在他人的立场上 , 我们也可能“伤害”别人 , 因为我们并没有按照他人所期待的样子对待他们 。
寻找“伤害”的成因 , 到头来还是回到了自己 。伤害来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 有时相距很短 , 有时却宛如一条鸿沟 。因此 , 受伤是在所难免的 , 面对伤害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并接住它 , 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与哀悼能力 。而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是 , 降低对他人的期待 , 这样就能把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这么的好处不仅让我们拥有对事物的掌控力 , 又能增加关系间的健康互动 , 也只有平等、有边界的关系才能承接百味人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