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行为,源于对孩子的爱,不放心,不舍得 。然而越是爱孩子,越应理性地考虑他的成长需求,想想他是不是真的需要你一直在他身边?收放自如的爱,才是最好的爱 。
2.过度粘孩子,会造成彼此的伤害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妈妈与孩子是过命的交情,不管是不是母乳喂养,妈妈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是最多的 。
孩子幼小的时候,妈妈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担心他受欺负,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母子间形成一种牢固的情感联结 。这个时候,孩子粘妈妈,妈妈粘孩子,都是正常的心理状态,无须多虑 。

文章插图
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行动能力和思维方式,妈妈却无法从浓烈的情感中抽离出来,客观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成长需要,依然以孩子为中心,无时无刻想粘着孩子,就失去了界限感 。
弗洛伊德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通俗点说,是恋母情结 。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在无意中犯下杀父娶母的罪孽,因而俄狄浦斯情结表现为孩子对妈妈强烈的爱,特别渴望得到妈妈的温柔关怀,甚至会排斥其他人包括爸爸的存在 。
根据依恋的双向性,妈妈对孩子也有“恋子情节”,一样具有占有欲与排他性,不仅影响孩子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家庭关系 。
在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妈妈的发言让众人震惊了,她说自己完全没有自我,一人在家顶两个菲佣,十年来,她每天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无论儿子走到哪,她都要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因为她觉得如果让儿子自己做饭,那就是愧对孩子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自《我家那小子》
朱雨辰妈妈自豪地介绍自己的经验时,没有发现,一旁的朱雨辰神色尴尬,人到中年,却还孑然一身,几段恋情都黯然收场 。
过度粘孩子,是对彼此的伤害 。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变得畏首畏尾,优柔寡断 。而对妈妈来说,她的人生则容易失去自我,一直为孩子而活,往往吃力不讨好,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将这种“粘”视作负累,渴望摆脱 。
明智的妈妈,要善于区分“正常粘”与“过度粘”,在合理的区间内,妈妈可以粘着孩子,享受幸福甜蜜的亲子时光 。而当自己对孩子的依恋超出界限,产生不利影响的时候,则要学会约束情感,在亲密和自主之间找到平衡 。
3.学会放手,是母爱的最高境界
作家张晓风曾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落泪:“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

文章插图
不想过度粘孩子,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剥离妈妈的身份,活出自我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世界关注点全放在别人身上时,她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哪怕这个人是她的孩子 。
在《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刘若瑜的形象让人深思,她本是知名医院的“一把刀”,受人尊重,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然而,在工作顺风顺水的时候,她选择去陪儿子海外读书,之后的八年里,她的身份,就只剩下凯文妈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新华社拥有丰富人生。|夜读 | 丰富自己的三件事
- 《囧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被孩子嫌弃?
- 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个这样的情感账户
- 上 心理学流派知多少, 心理学有哪些流派?
- 人只有在荒谬面前有尊严地生活,才能获得充分的成长
- 为什么《西游记》播了那么多遍,还有那么多人爱看?
- 孩子爱玩游戏,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什么?
- 太过于担心对方,有时更像一把刀伤害对方
- 面部吸油纸有必要买吗
- 2022年5月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