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后,我没老婆了!爸爸一句话戳中育儿的真相

前两天,一则新闻把网友们暖哭了:“妈妈你去保护病人吧,我在家会乖乖的 。”小女孩琬霖懂事地对妈妈说 。
琬霖的妈妈和爸爸同是某医疗救治中心的医生,两人每天都很忙碌,妈妈因为要和上一批隔离区医护人员交接,之后十多天不能回家 。
妈妈把女儿每天的作息安排写在小纸条上,琬霖知道妈妈出门是和病毒“打仗”去了,虽然舍不得妈妈,但没哭没闹,每天自觉完成作业 。
“太乖了!”同事小美转发了这个新闻并感叹:“我家孩子像牛皮糖一样粘着我!怎么破?”
她的话瞬间引起朋友圈一大波老母亲的共鸣 。教育部延迟开学的消息出来时,她们集体哀嚎:宅在家没关系,孩子太难缠了!

有孩子后,我没老婆了!爸爸一句话戳中育儿的真相

文章插图
妈妈在哪,孩子窜到哪;妈妈干活,孩子要帮忙(可能是添乱);连上个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孩子趴在外面咚咚捶门:“妈妈,你好了没有?”“妈妈,你快点出来呀 。”
“累死了!”妈妈们甜蜜地抱怨,她们并没有意识到,有时候不是孩子粘妈妈,而是妈妈在粘孩子 。
1.你的孩子,真的那么需要你吗?
综艺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教育专家兰海采访过几十个家庭,发现很多孩子看起来很粘妈妈,明明家里有其他亲人,孩子偏要“独宠”妈妈一人,吃饭、睡觉、玩玩具都指定妈妈陪着,甚至不许妈妈离开 。很多爸爸都禁不住感慨到“有孩子后,我没老婆了”!可这些现象的前提是:妈妈在主导孩子的行为 。
比如:三岁的小男孩在一个人玩积木,妈妈不停询问孩子:“要不要妈妈陪?妈妈要走了哦 。”孩子回答:“不要 。”孩子可能表达的是:“不要陪,我可以自己玩 。”妈妈主观理解为:“不要离开我 。”于是,妈妈决定留在孩子身边 。
有孩子后,我没老婆了!爸爸一句话戳中育儿的真相

文章插图
爸爸要带孩子下楼去买雪糕,孩子也乐意去 。妈妈却一口否决,并和爸爸产生争执,最后,她强行把孩子从爸爸身边拉走 。
兰海把家庭教育中的需要分成三种:孩子的需要,父母的需要,孩子成长的需要 。前两种需要是个体的内心感受,容易被重视被满足;后一种需要则是客观冷静分析后的理性结果,常常被忽略 。
孩子本可以用“自己玩”满足他的成长需要,而此时妈妈的需要是“孩子需要她”,妈妈选择了后者 。
孩子粘着妈妈,妈妈其实很累,但她不愿意放手让爸爸带 。表面上看,是妈妈担心爸爸照顾不好孩子,实质原因却是妈妈乐于孩子粘在身边,她关注自己被孩子喜欢的感受 。
李雪老师说过:“孩子粘大人的原因,是大人的潜意识离不开孩子,孩子只是反映出大人内在的想法而已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分离焦虑,指的是幼龄的孩子依恋父母尤其是妈妈,害怕分离,在不得不分离时,会产生伤心、痛苦等各种不愉快的情绪 。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分离焦虑会逐渐消失 。而妈妈却往往难以摆脱分离的恐惧,妈妈习惯被孩子需要,也满足于被孩子需要,甚至,妈妈会害怕孩子独立后不再需要自己,采用各种方式去阻止孩子的成长 。
有孩子后,我没老婆了!爸爸一句话戳中育儿的真相

文章插图
前一阵我们小区里就出了个新闻:儿子新婚蜜月旅行,妈妈一定要跟着去,为这个在机场跟儿子儿媳大闹了起来 。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妈妈只是担忧新媳妇照料不好儿子的生活起居 。
所以,这到底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还是妈妈离不开孩子?或者是妈妈离不开这种被孩子需要的感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