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与哀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 )


只是情感不会被消除 , 被压抑的情感会变换形态再次涌现 。
在这位当事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咳嗽”的异常敏感 , 他不是担心别人传染他疾病 , 而是担心再次唤起丧失的痛苦 。
哀伤是丧失的一个结果 。

丧失与哀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文章插图
除了亲人去世 , 丧失其实还包括很多内容:
1.重要他人的离开
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 ,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 不遣柳条青 。”就是在表达送别他人离开时的哀伤 。
2.客体爱的消失
有时重要的人没有离开 , 但是我们心里感觉被拒绝了 , 无法感觉到对方的爱 , 那就是客体爱的丧失 。失恋的人非常痛苦 , 就是因为原本爱他的人拒绝了他 。此外 , 在成长过程中 , 我们如果感觉到被抚养者忽视、拒绝甚至遗弃 , 也都是一种丧失 。
3.失去未来的某种可能性
我们常常对未来抱有积极的幻想 , 但是现实可能不如我们所愿 , 当理想在现实中破灭的时候 , 我们就会经历丧失 。例如高考失利、面试失败都是一种丧失 。
一位妻子抱怨她的丈夫——丈夫的出轨 , 让妻子对婚姻的美好幻想都被打破了 。这也是一种创伤 。
4.失去身体的某个部分
杨千嬅曾主演过一部电影《天生一对》 。讲的是要强的梁冰傲发现自己患有乳腺癌之后必须要切除乳房之后的故事 。梁冰傲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的初期极力否认 , 并拒绝进行乳房全切手术 , 就是想回避一个女人对乳房的丧失 。
丧失与哀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文章插图
所以如此看来 , 丧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丧失 ,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
也难怪佛家认为“众生皆苦” 。
弗洛伊德在《哀伤与抑郁》一文中认为 , 哀伤是人在丧失之后的自然且健康的过程 , 如果人不能够好好哀伤 , 就可能转入一个病态的过程——抑郁 。哀伤是可以自然恢复的 , 但是抑郁却像泥潭 , 让人沉浸在痛苦与自责中不可自拔 。
只是有时我们不能够好好哀伤 。
因为哀伤本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我曾经见到一位妈妈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意外去世后 , 痛苦欲绝 , 近乎昏倒 。
也因为一些丧失带来的痛苦非常巨大 , 所以人们常常设置各种仪式 , 尝试让哀伤在受控的情景中适度的表达 。比如亲人去世后 , 我们会举行各种繁琐的仪式寄托哀思 , 每年也会在清明、周年等日子缅怀故人 。
哀伤不能被表达 , 有时是因为当事人在潜意识中担心表达情绪是危险的、无用的 , 或者没有人能够承接自己的哀伤 。
我的一位朋友的父亲去世了 , 也是从那时起朋友开始头痛 , 无心工作 。我们几个好友担心他 , 就找他喝酒 , 大家劝他不要太压抑自己的情绪 , 把内心的话都跟我们说说 。他一面抱怨“搞那些娘们唧唧的东西有什么用” , 一面痛哭流涕 , 最后喝的不省人事 , 被人架走 。不过之后头痛的问题倒是大有改善 , 工作也慢慢恢复了一些热情 。
显然我这位朋友之前无法正常的哀伤 , 内心压抑的情绪转化成身体的症状——头痛 , 也因为压抑这些巨大的情绪消耗了许多精力 , 使得他无心工作 。而当这些情绪得到了部分抒发之后 , 他的这些问题都有了缓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