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教养(深刻)


骨子里的教养(深刻)
文章图片
一个人在世上行走 , 能让人敬佩 , 愿意交往 , 往往不是财富的多少 , 名声的大小 , 而是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品德 , 是否有深刻的教养 。
《资治通鉴》中说:才者 , 德之资也;德者 , 才之帅也 。
一个再有才能的人 , 如果德行不好 , 也是走不长远的 。
好的品德 , 就是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 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修养 。
有教养的人往往:遇事不责人 , 凡事会反思 , 事事懂感激 。
01
遇事不责人
老子说:“大道之行 , 不责于人 。 ”
一件事能否做成功 , 不仅在于人事 , 更在于天命 。 俗话说:“三分靠打拼 , 七分天注定” 。 人能够决定的部分是有限的 。
如果遇到事情不问清原因 , 先去责怪别人 , 把责任推给对方 。 往往会弄巧成拙 。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顾客正在店里品茶 , 发现自己的茶里结了很多小块 。 很生气 , 就叫来了店主 。
店主温和有礼的说:“请问先生 , 有什么能帮到您吗?
”顾客没好气的说:“你们的茶太差劲了 , 加点牛奶都结块了 , 还怎么喝 。 ”
店主轻言细语的说:“不好意思 , 先生 , 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 ”
于是 , 端上了一杯新茶 。
店主轻声的说道:“先生 , 我能不能向您提个小建议 , 如果茶中加了柠檬 , 再加入牛奶的话 , 茶是会结块的哦 。 ”
顾客听后 , 很是惭愧 , 原来是自己不小心加了柠檬的原因 。
古语有云:“责人先责己” 。
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 , 先想想自己有没有错 。
总是把眼睛放在别人身上 , 就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 。
故事中 , 顾客在茶出现结块的后 , 先想到的是责怪茶不好 。 但最后却发现是自己的问题 。
而店主在知道实情后 , 没有责怪客人无理取闹 , 而是用建议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 也赢得了人心 。
古人说:“以责人之心责己 , 以恕己之心恕人 。 ”
喜欢责备别人的人 , 往往不愿意承担责任 , 一个有教养的人 , 首先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
他们懂得遇事不责备家人 , 才能家庭和睦;遇事不责备朋友 , 才能友谊长存;遇事不责备伴侣 , 才能相濡以沫 。
骨子里的教养(深刻)
文章图片
02
凡事会反思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
人只有在认识自己不足后 , 才能改进 , 才能有所收获 。
一个不懂反省的人 , 如同井蛙 , 坐井观天 , 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 。 久而久之 , 身边的人就会远离 , 自身也会诸事不顺 。
曾国潘曾说过:知己之过失 , 即自为承认之地 , 改去毫无吝惜之心 , 此最难之事 。
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过错 , 然后承认并且改正 , 是最困难的事情 。
被誉为“千古一完人”的曾国潘 , 刚刚入朝为官时 , 不懂得反省自己 , 性格直来直去 。
得罪了不少人 。 以至于 , 和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 , 几次陷入绝境 , 都没有人愿意支援他 。
后来 , 又因为认不清自己 , 想要挟皇帝给他督抚的大权 。 被打发回老家守丧去了 。
在守丧的三年间 , 曾国藩深刻反思了自己 , 发现是因为自己性格太过刚直 , 不会为人处世 , 最终悟出“刚柔并济”的道理 。
后来 , 他再回归朝廷 , 完全变了一个人 。 行事有度 , 做事有法 。 最终成为一代重臣 , 被同僚拥护 。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学问渊博 , 每日反省自己 , 才能做到通达 , 为人处世不出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