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问起,为什么自己总容易迁就他人 。
明明喜欢吃火锅而不是烤鸭,却因为朋友喜欢吃烤鸭,而完全服从 。
明明不想出去玩,因为朋友一个电话,就收拾自己去见他们 。
明明自己的计划简单高效,却总是习惯性地配合他人,成就他人 。
有时候遇到这个问题,我通常会玩笑一句:你和你妈妈关系不错吧 。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通常感受力是很强的 。
玩笑“和妈妈关系不错”是因为:在这个和母亲不错的关系背后,是被养育者以爱之名的占据以及同频存在的忽视,把小孩圈起来,然后对他好 。
判断说感受力强,是因为一个处处都能迁就他人的人,一定时时刻刻都能捕捉到他人的需要,他人永远优先于自己,自己是别人的小棉袄 。
拥有这种对他人的超强读心术,一定都是“童子功” 。在那年那月,要处在怎样的环境,才能习得这种接近本能的敏锐 。对他人需求的识别,已经不仅仅是察言观色这么简单 。
他们的高感知度已经简单粗暴到,我就是知道对方要什么、心情怎样,但我不知道原因 。
对他人了如指掌,对自己的状态却是:需求?我没有想过……
看许多心理学类的书目,许多人会给自己总结为:自我价值感低 。
显而易见,自我价值感低这件事,肯定不是平地起风 。追根溯源便都是早年和重要客体的关系出了状况 。可单单一句“早年养育者没有给到足够的看见”就能摆平这件事,消除那种“唯他人独尊,自己永远靠边站”的感觉吗?答案当然是不能 。
没被足够的看见,自然终生都要寻找 。若小时候对此的需求是1,那长大后便是10、100、1000……甚至,用命去换 。
《长安十二时辰》里,审案的李必对嫌疑人鱼肠说:我再也不希望看到任何人,因为旁人的一丝暖意,宁愿被他利用,宁愿赔上自己的性命 。
![为什么我自己总容易迁就他人](http://shimg.jingyanzongjie.com/220808/04413253Z-0.jpg)
文章插图
为了幼年求而不得的目光,为了那本该由父母给予的一丝丝暖意,以身焚火,不顾一切来换取 。
想起一个很残忍的故事:一对夫妇,捡来一个小孩,为了让这个小孩对长大后对自己忠诚,女人便对男人说,你像养狗一样养他就可以了,不要时常满足他,他便会穷尽一生来满足你 。
毛骨悚然的故事,却触目惊心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
小婴儿伸着小胳膊想要和妈妈互动,妈妈摇着婴儿床,却对着手机屏幕笑得情真意切 。
那个我期待的人,咫尺天涯 。
“我竟是如此地不值得妈妈看我一眼么 。”
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孩子在妈妈眼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自己,确认自己 。确认自己的存在,以及确认自己值得被爱 。
都没有 。
可我们还是会长大 。于是,曾期盼的一束目光,演变成100束,1000束……无穷尽 。
无法被满足,为了获得,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我们发展出了笑容,发展出了敏锐,发展出了所有讨好他人的功能,只为一个确认,确认我在你心里是有位置的 。
当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像女娲补天一样,去补别人那个漏开的大洞 。让别人完整 。
我们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却一样也没用来为自己服务过 。
这些优秀的技能,要留给心里那个重要的人,如果我足够优秀,她是不是也可以多看我一眼 。
如果有人建议把技能用在自己身上,这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所有的收获,都是为上交 。自己怎能私自善用 。
为自己做一点什么,异常困难 。做了就如同贪污,或者私吞了什么一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你为什么没有异性缘,“异性缘”这已不是个问题
- 为什么要学会拒绝?如何学会拒绝别人
- 为什么你的朋友圈点赞数越来越少了
- 老总失业送外卖,中年人的焦虑真的是道无解题
- 乌贼为啥是四维生物呢 乌贼为什么是四维生物
- 恋爱的事千万不要和别人说为什么
- 为什么男的会问女的有没有房子
- 守株待兔的农夫为什么会成为国人的笑柄?
- 口罩为什么要用环乙烷灭菌
- 蛇为什么怕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