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心理学:你现在的情绪失控,或许都是原生家庭的痛
文/学乃身之宝
德国著名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在《突围原生家庭》一书中指出:“在原生家庭中 , 如果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和理解 , 那么 , 在以后的岁月里 , 他会采取一切手段 , 做更多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缺失的东西 , 以至于变得失去理智 , 情绪失控 。”
其中 , 基本心理需求指的是 , 关系需求、独立和掌控需求、快乐需求、自我价值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 。
也就是说 , 上述四种需求会对成长中的孩子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 而这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 理解自己 , 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
所以 , 很多时候 , 容易情绪失控的我们 , 很可能都是原生家庭的痛 。
今天的文章 , 我们就来重点说说委屈感、控制感和孤独感 , 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
文章图片
1.脾气好的乖孩子 , 内心很可能藏着一个憋屈的灵魂
如果父母爱的能力有限 , 或者共情能力欠缺 , 很少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愿望 , 那么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基本心理需求放在一边 。
就像电影《孔雀》里的姐姐 , 在贫瘠压抑的家庭氛围中 , 根本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爱 , 而她也变成了那个看似顺从 , 脾气很好的孩子 , 只是她内心的痛苦无处诉说 。
当伞兵 , 是姐姐的梦想 。报名落选后 , 她伤心地躲在屋子里 , 不想吃饭 , 但是 , 在那个家里 , 吃饭是必须的 , 她没有选择不吃饭的自由 , 于是一家人“齐上阵” , 直到她被迫吃下一口馒头 , 家人才“放心”地撒手 , 此刻 , 她的内心是委屈的、愤怒的 。
文章图片
影片中这样“强迫”和“压抑”的镜头有很多 , 在那样的家庭里 , 压抑是常态 , 甚至想哭都是需要克制的 。
虽说生活中 , 像影片中那样的家庭不多(有较强的时代背景 , 讲述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 但那样的父母却很常见 , 他们经常忽视或呵斥孩子 , 导致孩子殷勤地去满足父母愿望 , 以让父母满意 。
为了更好地适应父母的要求 , 孩子会压抑自己和父母相悖的感受和愿望 , 变得乖巧懂事 。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逼孩子听话 , 相当于给孩子喂毒 。”
因为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 , 不知道该怎样合理处理愤怒的情绪 , 在内心的冲突中 , 经常感到疲惫 。孩子长大后 , 会成为一个脾气好的好人 , 但内心却藏着一个憋屈的灵魂 。
文章图片
2.对控制感的强烈渴望 , 很可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
原生家庭的痛 , 除了会给孩子带来委屈感之外 , 还会带来过度的控制欲 。
那些独立和掌控感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 , 长大后会极度缺乏安全感 , 他们会通过控制别人来让自己感到安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原生家庭|人到中年,还在炫耀这些的人,很难有出息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
- 心理学|心理学:哪朵昙花盛开的最绚丽?测测你们的感情是一时还是一世!
- 异性|想让异性喜欢你,用不着花钱,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
- 心理学|心理学:如果发现男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非常有效
- 心理学家:没事胡思乱想是一种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