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赢好印象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 , 骂人不揭短” , 说的正是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 中国人都有爱面子的心理 , 无论做什么事 , 都会考虑到面子的问题 , 把面子的问题上升到尊严的高度 , 认为别人给自己面子 , 自己就是被人看得起 , 受人尊重 。 因此 , 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 要处处给别人留面子 。 给别人留面子 , 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 , 也是收获好人缘的一种途径 。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尴尬的局面 ,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出来帮你解围 , 帮你打圆场 , 那么就是给你留了台阶 , 保住了你的面子和尊严 , 你也会对这个人非常感激 。
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赢好印象
文章图片
给别人留面子 , 其实也是给自己留面子 。 面子是自己争取的 , 也是别人给的 。 尊重是相互的 , 你给了别人面子 , 别人也会给你面子 。 你伤害过谁或许你早已忘记 , 但是 , 被你伤害过的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你 。 在和朋友的相处过程中 , 很多事情的对与错没有必要太过计较 , 如果你太执着于对与错 , 就算你赢得了辩论 , 你也会输掉友谊 。 伤害了朋友的面子和自尊 , 朋友很可能会与你反目成仇 , 其实 , 给别人留个台阶 , 不伤别人的面子 , 他就会觉得他欠了你个人情 。 正如人们常说:面子换面子 , 有面子好办事 。 处处给别人留面子 , 不仅是心理学技巧 , 更是一种修养和境界 。
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赢好印象
文章图片
有一次 , 卓别林要扮演一位古代的徒步旅行者 。 正当他做好准备要上场时 , 他的弟子看到他的鞋带松了 , 便好心地提醒他说:“老师 , 你的鞋带松了 。 ”卓别林低头看了一眼 , 笑着回了一声:“谢谢你呀 。 ”然后立刻蹲下 , 系紧了鞋带 。 可是 , 当弟子转身走后 , 卓别林又迅速地蹲下把鞋带再次松开 。 正巧有一位采访人员看到了这一幕 , 采访人员非常纳闷地问卓别林:“您为什么又把鞋带松开了呢?”原来 , 故意把鞋带松开 , 更能表现出这个角色的疲惫感 。 采访人员又问:“那您刚才为什么不直说呢?”卓别林答道:“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 , 并且热心地告诉我 , 我一定要保护他的这种积极性 , 及时地给他鼓励 ,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 , 我想将来在私下里会有很多机会告诉他的 。 ”
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赢好印象】其实 , 卓别林之所以不说破是为了顾及弟子的面子 , 避免弟子在公众场合下不来台 。 从上面的故事中 , 我们能感受到卓别林对表演的认真态度 , 更能感受到他高超的人际相处艺术 。 我们在和朋友的相处中 , 一定要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 , 避免让对方当众出丑 。 当对方在公众场合言语不当时 , 可委婉地暗示对方 , 只需点到为止即可 , 以免对方尴尬 。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谨记:给别人留面子 , 就是给自己留面子 。
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赢好印象
文章图片
给别人留面子 , 也有很多技巧 。 比如 , 委婉间接地使别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批评别人之前 , 先提自己的错误;用幽默的言语启发犯错误的朋友 , 使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并改正错误;在朋友出丑的时候 , 你挺身而出 , 圆场救火 , 给他一个台阶下;等等 。 在此 , 我们需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给别人留面子 , 首先要过了自己这一关 。
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不要得理不饶人 , 小肚鸡肠的人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 , 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 , 要留下足够的弹性空间 。 清朝康熙年间 , 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和武英殿大学士张廷玉均是安徽桐城人 , 两家比邻而居 。 有一年 , 张英的家人和邻居因建房占地的问题起了争执 , 双方互不相让 。 张英的家人便给在京城当大官的张英写信讲了此事 , 张英看过信后 , 并没有倚仗自己的官威欺压邻居 , 而是回信说:“千里来书只为墙 , 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 。 ”随后张英的家人便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 , 张英家人的谦让使邻居也深受感动 , 邻居也将墙退回三尺 , 两家和好如初 , 这就形成了桐城著名的“六尺巷” 。 张家人的大度和气量至今仍传为美谈 。 我们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也要有“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精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