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明明在一起,却感觉不到爱|你可能陷入了「假性亲密」( 三 )
4)Funny:总是用开玩笑、回避真诚对话的方式“推开对方”、形成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 。这样既可以照顾对方的情绪,也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
5)Tense:因为总是要维持这样的“好”和“正确”,关系中的人常常处在一种无意识的紧张中,对另一方的情绪非常敏感,却不愿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焦虑 。
6)Smart:这里的“聪明”更多指理智 。假性亲密者,不大习惯表达情感,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理性的应对模式 。这可能会让一个人在工作中效率很高,但在亲密关系中,这么做也可能让ta远离关系 。
文章图片
《老友记》里,钱德勒就总喜欢用笑话抵御亲密,但他其实是因为父母失败的婚姻而恐惧亲密 。
博格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发展出这样的防御机制,跟幼年与父母等亲密家人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 。习惯“假性亲密”的人,在幼年时,往往是一个需要在情感上“照顾”父母的人 。
鲍尔比在研究依恋模式时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强迫性照顾(Compulsive Caregiving):指在关系中按照他人需要“满足”对方的需要,却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 。这种倾向就是来自童年跟父母的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时,得到了即时的回应,ta就会感到安全;但如果父母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的情绪,也不能好好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时,得到的回应往往是被忽视、指责,甚至觉得这样的表达是不应该的 。
但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父母抛弃,所以ta会想办法去维护自己跟父母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一种角色互换——本该被照顾的孩子成为了父母的“照顾者”:
父母情绪低落,孩子想办法让父母高兴;
父母很焦虑,孩子就要掩饰自己的恐惧;
父母的自尊不稳定,孩子就要做点什么,让父母觉得自己有价值;
父母回应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就会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 。
在这个模式中长大的孩子,也可能会把“角色扮演”的防御机制转移到亲密关系中,表达真实的情感需要也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何走出“假性亲密”,建立真实的关系?
从过往的关系模式中走出是不容易的,但并非不可能 。下面是几个能够在日常帮助你破除防御的练习:
1.在建立亲密之前,先探索自我
坦诚的沟通、跟另一半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是重要的,但这些都要基于你对自我的理解和接纳 。换句话说,相比于快速地改善关系,把关系中的问题当成一个暴露自我发展议题、并从中成长的契机,可能是更优先、也更重要的事情 。
尝试去记录当前关系中你最困扰的一个问题,以及你的应对模式:
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你的情绪是?你做了什么?
当你看到自己的防御机制时,不要急着进行自我批判,要知道,防御也有它的作用,它在很长时间确实起到了保护你的作用 。你可以试着问问自己:
【亲密|明明在一起,却感觉不到爱|你可能陷入了「假性亲密」】为什么我会选择用这样的模式?它勾起了我对过往哪些类似场景的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一个人的风景依旧灿烂。|学会和自己在一起也挺好
- 恋爱|亲密关系中,有着顶级吸引力的女人:主动
- 吴敏|《完美伴侣》:明明可以做贵妇却偏要把自己活成保姆,吴敏太作了
- 李亚鹏|李亚鹏再婚?女孩容貌清秀接棒嫣然之旅,两人站在一起很登对
- 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人到五十岁,女人为什么不愿和丈夫在一起?
- 赵明明|演员赵明明,生下女儿后被丈夫抛弃,为了女儿至今未嫁
- 糗事 情侣一定要聊的23个亲密话题。
- 亲密关系 心理学:你的过分期待,其实是在破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