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新媒体|跟名医学经方:局部肌肤麻木用这个方.临床见奇效( 二 )

黄芪原方用量为3两 , 即41g左右 , 何教授临床应用时遵循仲圣原方剂量 , 用至30~50g 。
且黄芪当生用 , 而非炙用 , 因炙黄芪大量应用则温燥太过 , 易损伤津液 , 而生用虽量大却无此弊端 。

经方叠用

经方叠用源于仲景《伤寒杂病论》 , 上承《黄帝内经》“奇之不去则偶之 , 是谓重方”之理 ,

按照“随证治之”的原则 , 叠数方而合一方来治疗合病、并病 。
两证并见则两方叠用经方叠用是活用经方的具体方法 。
若患者症见上肢肌肤麻木、疼痛 , 波及手指 , 上肢酸软无力 , 肩颈酸痛、僵硬 , 项部恶风、多汗 ,
舌淡红 , 苔薄黄 , 脉微涩或弦紧 , 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加葛根汤 。
若患者症见心悸 , 短气 , 乏力 , 眩晕 , 腰膝酸软 , 畏寒肢冷 , 水肿 , 夜尿频 , 纳差 , 便溏 ,
苔薄白 , 脉沉细或尺脉无力 , 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金匮肾气丸 。
若患者症见肢体偏废麻木 , 言语謇涩 , 语声低微 , 口角流涎 , 神疲乏力 , 体质量下降 , 肌肤甲错 , 两目黯黑 , 大便干 ,
舌暗有瘀斑 , 苔薄白 , 脉弦细无力 , 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大黄蛰虫丸 。
若患者症见全身关节疼痛 , 肢体麻木 , 口渴 , 汗出恶风 , 乏力 , 下肢水肿 , 小便不利 , 大便稀溏 ,
舌胖大 , 边有齿痕 , 苔薄白 , 脉细无力或浮涩 , 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 。
若患者症见肘膝关节以下麻木发凉 , 遇冷加重 , 皮色变紫 ,
舌暗紫湿润 , 脉沉紧或沉细 , 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 。
医案

初诊时间:2016年4月15日 。 女性 , 81岁 。

主诉:右手麻木半个月 。

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于输液后出现右手麻木 , 自觉发凉 , 右手关节处凉感尤甚 。
刻下症:整个右手麻木伴发凉 , 腕关节及指间关节处凉感尤甚 ,
全身乏力 , 全身畏寒 。 大便每日1次 , 成形 。 小便频夜尿4次 。
查体: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
头颅CT示:脑梗死后遗症期 。
中医诊断:血痹气血不足寒凝血脉证 。
西医诊断:脑梗死后遗症 。
处方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生黄芪45g桂枝12g白芍12g
大枣12g生姜90g 。
7剂水煎服分3次早、中、晚温服 。
患者诉汤药味道稍辣 , 服用后胃肠无不适 。
服药7剂后右手麻木凉感症状好转80% ,
仅余手指末端两节麻木 , 指尖及指间关节处有凉感 。 全身乏力减轻 。
服药14剂后 , 右手麻木已痊愈;
服药21剂后 , 右手凉感好转90% , 仅手指尖发凉 。 随访2周未复发 。
按语:
本案患者年事已高 , 久病虚损 , 气血本虚 , 行输液治疗 , 寒邪直入脉中 , 损伤阳气 , 并与血搏而得痹 。
营卫不通 , 阳气不行 , 右手麻木不仁 , 自觉凉感 , 全身畏寒 , 舌暗红 , 脉沉细 , 四诊合参 , 符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 。
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脉微为阳微 , 涩为血滞 , 紧则邪之征也 。
血中之邪 , 始以阳气伤而得入 , 终必得阳气通而后出……以是知血分受痹 , 不当独治其血矣” 。
血痹为病 , 以营血虚滞为标 , 以阳气衰微为本 , 阳气不足 , 外不能助卫固表 , 内不足化气行血 ,
当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通阳气、行血滞、祛邪气 。
方中生姜用至90g , 因其外症在皮肤唯生姜一味可以引药达表 , 宣通阳气 , 行血脉之滞 , 使皮肤腠理麻木尽去 。
若生姜用量不足 , 则空补内脏虚损 , 不治肌表麻木 。
何庆勇教授指出 ,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要方证为麻木不仁 , 取效关键在于重剂生姜 , 一般生姜用至60~90g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