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抑郁症的个性心理分析【修订版】

(注:本文是选自我的“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课程培训”之一)
|熊玲:抑郁症的个性心理分析【修订版】
本文图片
1 , 个性病与病因分析
几点理解
◎ 任何心理冲突到达“症”的程度 , 定有个性基础的 , 同样 , 任何长项达到“顶尖”水平 , 定有某长项的潜质或天赋 。 一个没有神经症个性背景的人 , 某挫折不至于他精神错乱 , 反之 , 一个没艺术潜质的人 , 给他多么优越顶级的训练 , 也未必成为艺术家 。
这样说 , 是为了强化我们治因 , 治本的意识 。
◎ 就抑郁症的对症治疗 , 重点在上一课所讲的:疏通情绪、体验感觉的提高 。 同时 , 需要患者正视或承认自己的抑郁 。
◎ 就抑郁症的对因治疗 , 是通过对抑郁动力和防御的分析开始 , 直到澄明抑郁的深层原由 , 然后须从源头改变做起 。 如 , 经分析,某抑郁症患者的深层原因是幼儿时受猥亵耻感形象自卑 , 那么疗愈的基本方向是逐一做到:看见、澄清自我内在 , 哪些是真实自我 , 哪些是被迫或虚假自我?改写内在耻我的脚本 , 是对自我过去所是、现在所是的认同和接纳 。
抑郁症亦是个性的病 , 对个性的分析包括以下(当然是相对的 , 有针对性的):
◎ 过分内省、隐忍 。 其内心现实是害怕犯错、违规 , 恐惧被攻击、被惩罚 。
◎ 过分追求完善、完美 。 其内心现实是极没安全感 , 恐惧被否定 。
◎ 过分敏感多疑、在意他人看法 。 其内心现实是对危险的预感 , 对自我形象及能力的怀疑 。
◎ 偏执 , 不宽容 。 其内心现实是自卑自恨 , 嫉妒身边的好 。
◎ 过分自律 , 过高的道德需求 。 其内心现实是对低价值感的幻想性补偿 。
|熊玲:抑郁症的个性心理分析【修订版】
本文图片
2 , 对动力和防御的分析
几点理解
◎ 抑郁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 , 但抑郁症的抑郁在程度上伤及了身心;抑郁本是一种力量 , 但却像动力倒流的反力量 。
◎ 精神动力性倒退 , 即内驱力障碍 。 人的内驱力即是本能倾向 , 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然属性的生理生长欲 , 二是社会属性的精神表现欲 。 其中任一方面受阻碍 , 本能倾向就会朝反方向发展 。
◎ 比如 , 因为贫穷、绝食、疾病等原因而抑制了生理生长欲 , 那么内驱力不是将生命推向发展 , 而是停止生长或驱向死亡 。 精神分析称 , 这是死亡本能被激活 。
◎ 再如 , 因为分离、虐待、羞辱等原因而压抑了情感精神的表现与发展 , 那么内驱力不是将人推向自我实现 , 而是以一种破坏性力量把人引向反途:孤独、自闭 , 或暴力、疯狂、物质依赖等 。 精神的内驱力受阻 , 仍可激活死亡本能 , 如人的自杀 , 就是意义绝望激活了死亡本能 , 或说是在意义绝望下的死亡本能表现 。
对抑郁动力的分析包括:
◎ 抑郁背后是生存焦虑 。 分析与省思:抑郁的存在 , 是否表明主体的自我感处于对“现实危险”的心理危机?
◎ 抑郁背后是无助 。 分析与省思:抑郁的存在 , 是否说明主体的自我感处于“承受不了欲望冲突”的无力无助?
◎ 抑郁背后是敌意 。 分析与省思:抑郁的存在 , 是否表明主体在与“不堪重负的责任”作消极对抗?
◎ 抑郁背后是怨怒 。 分析与省思:抑郁的存在 , 是否表明主体深怀“自尊挫败”的羞愤?
◎ 抑郁背后是失落 。 分析与省思:抑郁的存在 , 是否表明主体存在“未利用潜力”的懊恼 , 或丧失了“某种潜力、对象”的绝望?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