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性别和权益诉求发展的方向 , 不是作为女性或男性 , 而是作为一个“人”去追求人的自由发展 。 然而在现阶段 , 它还是有一点“何不食肉糜”的超前 , 还有太多的女性在结构性的不平等中被歧视、被打压、被剥削 。
本文图片
▌什么样的女性权益?
虽然这两年女性权益活动看起来声势浩大 , 有些人甚至断言它已经成了一种霸权话语 , 但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就不难发现 , 它其实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公众连“女性权益”的确切内涵都存在着广泛的误解——讽刺的是 , 某种程度上正因为这种误解 , 才让人产生了一种它已经席卷舆论场的错觉 。
本来女性主义就有诸多面向 , 到现在仍然处于各执一词的状态 , 没有人能说 , “只有这样才算是女性主义” 。 所谓“田园女权”可能是最遭男性厌恶的 , 但在一些真正的女性主义者看来 , 那根本不能算是“女性主义” 。
在各国女性主义兴起的历史上 , 女性内部一直都会存在各种复杂多元的声音 , 有时甚至发展到对立的地步 , 特别是职业女性与家庭主妇之间 , 彼此的立场常常迥然不同 。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将之归结为男权文化的结构性特征:“比起男人的厌女症 , 女人的厌女症更加麻烦 , 因为女人的厌女症是自我厌恶 。 理解了这一点 , 许多谜都能解开 。 比如:为什么女人之间围绕男人相互对立?为什么说女人的敌人是女人?为什么母女关系复杂纠结?等等 。 ”
我们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结构位置来做判断 , 但当一个社会日渐多元化发展时 , 随之会带来一种不可避免的割裂:哪怕都是女性 , 但人与人之间的经验难以共通 , 一个人为之气愤不已的事 , 另一个人可能毫无感觉;你还在竭力去争取的权利 , 她/他却可能觉得早已获得 , 甚至不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激烈 , 正如前述的大城市中产女性很难想象丰县母亲的处境 。
毫无疑问 ,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永远是困难的 , 但这正是当下所欠缺的 。 在我所看到的现象中 , 人们与其说是“反对女权” , 倒不如说是无法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有时甚至自认很理解对方的处境 , 但还是遗憾地相信她们被“带歪了”“走岔了” , 行为是不理性的 。 但假如你能真正代入那些呼吁者的感受 , 或许会发现 , 她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在干什么 。 权利是每个人都有的 , 女性争取权利与男性保留权利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 , 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和厘清边界 。
当一个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 , 个人权利意识的兴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 ,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 , 当下的女性主义也是由此衍生的 , 只不过主体是女性而已 。 作为一种公共讨论 , 可能我们更需要做的 , 不是去争辩“女性主义”应不应该 , 姿态怎样 , 而是跳出女性或男性的身份 , 去共情他“人” 。
本文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青春|我们总是要独自学会逞强
- 羁绊|我们只是擦肩而过,却成了一生的羁绊
- 我们如何讨论“女性权益”
- 如何判断女生是否对你有好感?
- 妻子|在平淡如水的点滴日常中,我们一起经营着这一份小小的幸福
- 章慧敏|章慧敏:纸三角
- 相遇的地方|我们相遇的地方,细流如同青春时期的泪水
- 婚恋|经历背叛后,如何“翻盘”?
- 花落|花开花落,我们相遇分离
- 经历背叛后,如何“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