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熊玲:直面“情感与行为模式”:同理性诠释( 二 )


随同理性诠释的进展,令皎皎对自己有新发现,觉得自己很容易去寻找情绪的来源,能更多去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一些意义 。
现象学|熊玲:直面“情感与行为模式”:同理性诠释
文章图片
补充一点,诠释的有效性并非“深刻解析”,而是在关键点停留、线性追寻“此时此地的感受”,达到“把那个词说出来,症状就好了”的神奇出现 。为给大家有个视觉的印象,我举一例子,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第24集里有一片段,比较集中展现了这个神奇 。剧中两主角:由黄轩扮演的主任翻译官程家阳,杨幂扮演的实习翻译官乔菲,乔菲患有严重的幽闭恐惧,她的职业理想势必要具备同传翻译能力,可她一旦进同传间,别名叫“黑匣子”,她就惊恐不安 。程家阳作为翻译导师也是心理医生,对乔菲进行“同传”训练的同时,进行了N多次“同理性诠释”的心理对话,在第24集约有10来分钟时间,心理医生并没有给她什么深度诠释,只是追问她的感受,在每个关键点出现后的感受(如,程:看到“座位“什么了,乔”好像座位上的人有危险“,程:”玻璃”怎样了,它使你想到了什么),以促使乔菲联想、联想 。直到后来有了那个神奇出现——说出症状里面的词,症状就好了 。即,乔菲终于说出了害怕同传间的根源——小时侯在医院ICU急救室,只能隔着玻璃,目睹母亲生命垂危的恐怖场景 。之后,她很释然,也不再恐惧同传间了 。这里有几个死亡焦虑的象征:同传间--黑匣子--窒息感--死亡;医院--ICU--垂危感--死亡 。乔菲的症状,和症状后面那个词的关联象征:同传间/急救室---黑匣子/ICU---窒息感/垂危感----死亡 。从这些关键词里寻找更重要的词,是用同理诠释的不断联想、不断呈现、不断回馈,就一定能“回到事物本生”、还原真相的,当找出真相、说出真相,症状就好了 。真有这么神奇 。
由此想说,诠释并不一定是对“事情”来龙去脉的解释,而重在对感受对体验的深度唤起,那些症状里藏的“词”会顺势不断露出 。“词”意指潜意识世界的动机、欲望和情结 。主体间精神分析视角的诠释,是一种现象学的,自然而然的交流和诠释 。如果说主体间的深刻体验,是双方都抓住了“此时此刻在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的相似的描述,产生有“相遇时刻”的感觉 。那么,诠释的有效性,就是能击中对方的心灵,令他有触动 。就像,听了一首好歌,是你听的体验告诉你,有被触动,有感动、想流泪的感觉 。至于我们的诠释,是否到达了这样的有效性,其实在主体间场景中,双方是能有感觉的,双方“真实体验的回应”里,是会有反应的 。比如,来访者摸着胸口说:我这个地方通畅了,也有说“嗯,这根线通了”,这些都是被触动的感觉 。在主体间精神分析的框架里,我们要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接近主体内心,那一个个被疏远、被屏蔽的词,每一个词象征着新的自我 。我对同理性诠释更深的理解,是跟他者一起思考,一起诠释 。如果,在主体间场景中我们可以做到自由的、自然而然的交流,可以在各个视角上藤挪闪跳,进行现象学的深度描述与诠释,然后,我们回到了我们自己,他回到了他自己,回到了他内在世界有所广度与深度提升的自己,试想,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前两天,我在《“洞穴之喻“开示的生存智慧》文章下面,有个叫”天真之道“的留言里,看到了一句令人兴奋的话:人正是在无尽的”质询“与”回应”中书写着存在!我便深深觉得,主体间精神分析治疗,就体现着这个真理:人正是在无尽的“质询”与“回应”中书写着存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