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 熊玲:陷物欲能不物化?


价值观 熊玲:陷物欲能不物化?
文章图片
目前扭曲的金钱为上的价值观在影响我们的世界观 , 我们怎样才能让下一代打破这一魔咒?

价值观 熊玲:陷物欲能不物化?
文章图片
首先想反问的:为何目前我们的世界观被“扭曲的金钱为上的价值观”影响?即 , 魔咒为何存在 , 金钱至上已经成为魔咒这意味着什么?
其实 , 这些是很复杂很敏感的社会问题 , 要回答和弄清为什么 , 必然会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 。但敏感问题是不可触碰的 。
此问的重点虽也不在“魔咒是如何形成” , 而在“怎样打破魔咒” 。但 , 任何问题能有效解决的方式方法 , 是建立在对问题本身(真相)的了解基础上的 。于是 , 悖论来了:敏感话题你不可触碰 。至少我是这样感觉的 。我胆敢能说一点的仅是:人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 关键期在婴幼儿至青春期 。以发展心理学理论来讲 , 人在16岁以前 , 他所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所受了什么样的教育 , 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 。
如果 , 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 , 他经历着经验着有爱的养育(即 , 父母等养育人给予孩子的 , 是稳定的接纳、欣赏、鼓励、挫折时不打击而予引导等) , 和接受的是普世价值观教育(即:遵守秩序与规则 , 热爱民主与自由、公平与正义、善良与诚信 , 尊重差异 , 热爱信仰等 。爱的养育方式 , 也是普世价值观的教育模式) , 那么 , 这个人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有丰满思想和个性的人 。反之亦然 。
试想 , 你深陷泥潭怎能不染泥渍?不 , 应该是 , 人怎样才能“出污泥而不染”呢?试问 , 在一个“有钱使得鬼推磨”的社会 , 人怎能不被铜臭腐蚀?不 , 应该是 , 怎样才可拥有普世价值观的席位?我无知无解 。

价值观 熊玲:陷物欲能不物化?
文章图片
怎样才能让下一代打破这一魔咒?
【价值观 熊玲:陷物欲能不物化?】这问 , 是很正义、很有良知的对社会关注 , 但却是很奢望的难题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一代人的素质高低 , 本是与这个社会政治体制和教育体制的良莠紧密相关 。若真有让下一代打破“扭曲的金钱为上”这一魔咒的良策 , 那也是指望体制的彻底改良 。
本来嘛 , 改变或引领下一代人的世界观 , 这么大的事 , 该是国家的事情 。我们平凡人 , 能做什么呢?但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在了扭曲的金钱为上的社会 , 为了下一代不那么物质化 , 还是值得考虑 , 我们能做些啥?
考虑这一难题 , 我只能站在父母的立场 。假如我是家长 , 或是抚养人 , 我会这样来教养下一代:1)用爱的养育模式 , 这是符合普世价值观的养育模式:从孩子出生到儿童期 , 一定是无条件地爱护、陪护孩子 , 与孩子一起在玩耍中成长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 , 不强求“兴趣班”;选择幼稚园(包括以后的中小学)排除攀比 , 会按住家就近选择;17岁之前 , 我以有原则的爱对待孩子:坚守设置的必要底线 , 或规矩 , 对孩子的“违规”或破坏性行为 , 平和的拒绝;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冲突事件 。总体上 , 是要从幼儿开始:给孩子创造宽松有爱的关系环境 , 欣赏、鼓励和保护孩子有自主性的想法、兴趣;放手孩子该他自己做的事情(如什么时候起床、上学、做作业、与小朋友玩等);拒绝孩子的攀比、无理等要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