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见面时,你能直呼我姓名”| 咨询室中名字的意义
文章图片
本文字数3100+|阅读预计需要8min
文|马晓韵(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每一位预约我的来访者 , 都会首先填写基本信息 , 包括真实姓名 。 然而首次咨询时 , 我依然会多问一句:你希望我怎么称呼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名字的故事
名字的背后 , 往往有一段故事 。 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 , 一笔一划使用讲究 , 一撇一捺皆有说法 。 家人给孩子起名时 , 往往会将某种情感或期待注入其中 。
但 ,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名字 。 建国、红军这样的名字多少蕴藏了时代背景;胜男、招娣这类名字里又隐含了许多性别期待 。 起名这一充满仪式感的事 , 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 我听过很多名字的故事 , 在此分享两个:
一个是我的朋友 , 出生时妈妈给她起了一个名字 , 用到12岁 , 考取了市里的中学 。 妈妈不喜欢她上学离家远 , 找算命先生看 , 去掉了名字中带走字旁的“逸”字 。 但是三个字变两个字 , 她非常不习惯 , 同学也总是叫错 。
长大了之后 , 她去了更远的城市工作 , 妈妈天天担心得睡不着觉 , 又要求她换名字 。 她深知 , 母亲的焦虑无法仅通过改名平息 , 来自妈妈的恐惧不断投射给她 , 不建立边界她就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
于是 , 她去改了名字 , 一个她为自己选的名字 。
文章图片
另一个是在一次分享会 , 分享的嘉宾为乡村教育奔走很多年 。 有次他去大山里家访 , 要登记学龄孩子的姓名 , 碰到的这户有好几个女儿 , 刚好孩子父亲从地里干完活回来 。
他就指着其中一个女孩问她父亲:“她叫什么?”那父亲想了半天 , 转过头去问女孩:“你是哪个?”起名有时那么隆重 , 有时却随意到不被记得 。 父亲不记得名字的女孩 , 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 , 考上了大学 。
社交媒体的发展 , 给了我们重新命名的机会 。 一个头像 , 一个ID,一串自我认同的故事 。 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可以隐藏身份、模糊性别 , 网名有时代表了某种欲望 , 或是求而不得的自己 。
一些情况下 , 网名取代了出生名 , 成了一个人社交的身份标识 。
除此之外 , 英文名的诞生 , 还有一种予人方便的考虑 。 涉外职场、教育 , 很多人都会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 , 因为老外叫不顺中文 。 时候长了 , 英文名成了主力 , 中文名却无人记得 。 加上说另一种语言时 , 我们的人格也在做着相应调整 。
时间长了 , 心里可能会升起个疑问 , 英文名、中文名 , 哪个是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师情结
案例报告时 , 外国老师经常会困惑 , 为什么来访者要叫咨询师老师?我们会解释说 , 在中国 , 叫老师是一种尊重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但 , 仅仅如此吗?
初到英国时 , 曾有同学传授经验:“跟老师发邮件 , 一律用Professor称呼 , 就算对方不是教授 , 你往高了称呼他肯定高兴啊 , 准没错的 。 ”
这项中式思维的经验很快就遇上了壁垒 , 有位老师就很认真地发邮件解释:“我仅仅是老师 , 并非教授 , 你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 。
做学术坚持平等尊重 , 诚诚恳恳 , 为了实事求是特意发邮件说明 , 为人师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