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从来都不是一个“吓人”的节日: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负韶华( 二 )
荀子曾言:“君子以为文 , 小人以为神 。 以为文则吉 , 以为神则凶 。 ”
君子把鬼神之说当成一种文化 , 小人把鬼神当成一种灵异的迷信 。 当成文化是好事 , 当成迷信就坏事 。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 , 天在看” , 对于中国人来说 , 鬼神是敬畏 , 让我们约束自己 , 善待他人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很多人之所以无恶不作 , 就是没有一点点敬畏之心 , 天不怕 , 地不怕 , 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
多了这份敬畏 , 我们就能更好的约束自己 , 善待别人 。
明代大儒方孝孺言:“凡善怕者 , 心身有所正 , 言有所规 , 纠有所止 , 偶有逾矩 , 安不出大格 。 ”心存敬畏 , 才会有所忌讳 , 行为才能有所止 。
朱熹说:“君子之心 , 常存敬畏 。 ”时时保存敬畏心、恭敬心、谦卑心 , 才能看清自己 , 成长自己 。 当敬畏心升起之后 , 我们就会不失良善 , 才进而可成君子 。
不失良善 , 就是和人相处做事 , 都保持了诚意与善念;就像一柄烛火 , 时时照耀自己 , 也会为他人带来光亮 。
周国平说:“有所敬畏的人 , 在他的心目中 , 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 , 是亵渎不得的 。 ”做人的根本 , 就是良善 。
在身外 , 我们要敬畏星空自然;在身内 , 我们要敬畏道德情操 。 我们以此自律 , 从而不断向善向上 。
中元节 , 让人重拾敬畏之心 。 懂得了敬畏 , 自然不失良善 。
文章图片
3
把握当下 , 不负韶华
在祭奠和哀思中 , 学会坦然面对死亡 , 好好珍惜当下 , 是中元节最大的意义所在 。
在人生的路上 , 我们总以为岁月悠远 , 来日方长;总以为我们还很年轻 , 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时间;总以为有些事还有很多机会 , 可以任性地拖延时间;总以为一切都来得及 , 因为未来还很遥远 。
佛在金刚经中告诫说:“过去心不可得 , 现在心不可得 , 未来心不可得 。 ”
不要总以为来日方长 , 不要把美好的心愿 , 都寄托于不可预知的明天 。 最珍贵、最需要实时把握的 , 是“当下” 。
有许多事 , 在你懂得珍惜之前 , 已成旧事;有许多人 , 在你用心之前 , 已成故人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遗憾的事一再发生 , 但追悔过后再抱怨“早知道如何如何”是没有用的 , “那时候”已经过去 , 你追念的人也已离开了你 。
不虚度每一天 , 做每一天每一刻最好的自己 。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 不辜负当下的人生 , 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
余生很贵 , 愿我们的接下来能不忘先祖 , 不失良善 , 把握当下 , 不负韶华 , 这才是中元节真正的意义所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现在单身的人那么多,其实都存在这种原因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九言|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归程 九言 |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逼自己做好这三件事
- 很多人都这样觉得 71岁大爷说“退休之后,一定要留钱养老
- 老同学发来 “一个群的短文” !说得太好了,值得一读~有群的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