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那个叫“命运”的东西,其实是指这些“看不到,但却存在”的力量( 二 )


潜意识|那个叫“命运”的东西,其实是指这些“看不到,但却存在”的力量
文章图片
原生家庭的影响
前两天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其中一位说:“我们学校有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但不知道怎么了,只要遇到不会的题,他就变得特别暴躁,甚至于有时候会用头撞墙,可把老师们都吓坏了 。”
然后,我接着这个话茬说:“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呢,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脾气特别暴躁 。”
朋友就说:“是是是,他妈妈到学校之后,也说他父亲脾气特别不好 。”
随后,我们又聊了聊,发现不仅孩子的父亲脾气不好,父亲的父亲,也就是孩子的爷爷脾气也非常不好 。
为了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我们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会努力地模仿自己的父母,从他们身上学习说话、为人处世、一些基本的因果关系、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对待异性 。可以说,最开始的我们自己出了一小部分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其他都是直接照搬了父母身上的一些东西 。
由此形成的我们呢,虽然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外貌体征,可内在存放的东西却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而尴尬的是什么呢,如果在随后的人生中,我们并没有去尝试逐步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去形成属于自己的自我,那就会像刚刚的故事一样,父辈遭受的原生家庭影响会延续到子辈,并还可能继续延续下去 。
每个人的身上都必然有原生家庭的影响,可当我们始终没有看到这些、始终没有走出来一些的话,我们就会一直受其影响 。
小的时候我们没得选,长大之后却有的选 。既然有的选,那贴上“命运”这个虚无缥缈的标签,就有些不合适了 。
潜意识|那个叫“命运”的东西,其实是指这些“看不到,但却存在”的力量
文章图片
潜意识与习惯
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只能借由自己认识到的信息去分析和判别这个世界 。而信息只有达到“可被识别”这个条件,才能被我们识别到 。
就比如刚刚提到的强迫性重复与原生家庭影响,这两样虽然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但其实我们也只是刚认识它俩没多久、它俩也不过刚刚进入大众的视野 。
而与它俩类似的还有潜意识与习惯 。
还记得小时候不会写字辛苦练字的经历吗?而这么多年之后,还需要像之前一样一边想、一边写才能熟练地完成书写吗?
现在我们不用有太多的思考就能讲出来一些东西、写出来一些东西 。这是因为它们已经从之前的“刻意行为”变成了“机械化、自动化行为” 。
刻意行为是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的,那集中注意力就代表着“我们能够观察到和一定程度的掌控这个过程” 。当刻意行为变为“机械化、自动化行为”之后,我们只需要稍微有一个念头就能自动展现出来 。就好比小的时候我们学习走路,需要有人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熟练了之后,我只需要想着“要去哪儿”,这一系列步骤就自动完成了 。
这些“机械化、自动化行为”便储存在潜意识里,被贴上了习惯的标签 。而里面放着诸如认知和行为倾向、从原生家庭里拿过来的东西、一些创伤、欲望等东西,并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对你的人生造成影响 。
当然了,潜意识这部分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又不可能绝对的掌控自己的潜意识,所以,只能通过不断提高觉察能力,去认清楚当下的自己和当下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增加潜意识的积极影响、在能力范围内淡化潜意识的消极影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