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或许你只是被这些词给困住了

标签:或许你只是被这些词给困住了
文章图片
标签:或许你只是被这些词给困住了
文章图片
电影《哪吒》
《哪吒》里的申公豹 , 偷走灵珠 , 让哪吒成为魔丸转世 。
哪吒 , 虽为魔童 , 但早被太乙真人压制了邪性 , 变成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 , 不过是能力大了些 , 也未曾伤人 , 却从小就被当成怪物 , 不得踏出家门 , 忍受着人世间的种种恶意 。
一旦被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 什么都不做就已是坏人 , 做些什么 , 更证实了坏人的身份 。
为何人们爱贴标签?
贴标签 , 很符合现在人们求快、求新的语言消费习惯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 标签是把一个人的核心属性提炼出来 , 并展示给他人 , 帮助他人更好地辨识自己 , 有助于快速建立关系 , 寻找到同类的交际圈 。
标签说到底 , 是人脑为了节省认知资源的一种策略 。
如果我们每天都需要接触很多人 , 那么使用标签 , 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更好地记住他们 , 节省认知资源的同时也方便了下次提取 。
而对于我们自己 , 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 , 不仅仅是为了让对方能快速记住自己 , 了解自己 , 还是我们对自我的一个探索过程 。
近几年来 , 各种人格测试在网络上大为流行 , 特别是前阵子的MBTI职业人格测试 。
相对专业且详细的评估报告 , 也让人较为信服;于是 , 人们通过这些测试了解到自身所属的性格类型 。
而无论每个人对于结果的态度如何 , 在这过程中 , 其实都是在对自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意识层面的探索:
性格的内外倾呀、更加注重直觉还是遵循思维、是理性偏多还是感性偏多……
这些都帮助了我们给自己更清晰的自我定位 , 同时也让我们知晓了自己尚未探索的自我部分 , 激发对自我的好奇心 。
标签 , 方便了让别人记住自己 , 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
但过度的标签化 , 会简化我们的思维 , 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 , 把特殊当做一般 , 把细节论定为全貌 。
标签 , 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
标签:或许你只是被这些词给困住了
文章图片
标签 , 可能会让我们陷入“自证预言”
对于标签 , 无论是别人给我们自己贴的还是我们给自己贴的 , 它对于我们的影响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
被别人贴上“花瓶”标签的张曼玉 , 不甘于此 , 凭借自己的努力 , 成为戛纳影后 , 摆脱了“花瓶”标签;
虽然很多人在网上自嘲是“咸鱼” , 但在现实中该奋斗的时候还是会努力奋斗 , 积极向上 。
对于自我稳定的人来说 , 标签仅仅是个参考 , 不会过度相信;
而对于自我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人来说 , 标签则好像一个救命符号 , 帮助自我稳定下来 , 但也有可能让自己囿于其中 。
生活中 ,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么说:
“啊 , 或许因为我是悲观主义者吧 , 感觉自己未来都是灰色的 。 ”、
“哎呀 , 我可能这样子说会让你觉得受伤 , 但我是直男思维 , 不会说话啦”、
“我是个焦虑的虎妈 ,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焦虑 , 自己压力也大”、“作为社恐 , 我休息时间都不出门的”……
标签:或许你只是被这些词给困住了】这些话听起来 , 好像他们在“配合”着自己身上的那个标签来作出反应 。
这其实与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 。
标签贴到自己身上后 , 我们狐潜移默化地做出自我形象管理 , 不自觉地去扮演标签内的角色 , 固化标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