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时代,何处觅知音?( 二 )


去年北京电影节 , 我第一次去中国电影资料馆 , 也认识了通过豆瓣结识却不曾见过面的朋友们 。 让我非常意外的是 , 电影放映结束后 , 所有观众都会像约定好一样开始鼓掌 。 每场皆是 , 从无例外 。 这是我在其他商业影院观影的过程中 , 从未遇到过的 。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微小的动作 , 但多少能看出 , 这不过是百十来人对于创作者和他们作品的尊重 。 仅仅只是一处细节 , 却让我觉得大家的心理距离都很近 。
说到底 , 豆瓣只是互联网上的一小片土壤而已 , 网络上还有更多的社群 , 可以让人更精准地找到有相似喜好的群体 , 也能通过线下活动成为现实中的朋友 , 这其实比在实际生活中结识新朋友要容易得多 。 在后一种情形中 , 你需要通过多次聊天 , 不断找到和对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而在前一种情形中 , 以点带面 , 往往能找到更多相似之处 。
“共识”基础上的对话和启发
就我个人而言 , 我的确受益于社群平台 , 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 通过相同社群结识的朋友 , 通常是建立在某些相同喜好和相互认同的基础上的 。 只是人与人的经验必然千差万别 , 就算是那些让你觉得很“相似”的朋友 , 也会带给你一些不同的认知 , 但因为有“相似”的基础在 , 理解或批判都会容易得多 。 比如 , 我和邓安庆(青年作家)在线上认识很久 , 因为他宣传新书 , 我和他第一次见了面 。 我觉得他舒服可信 , 也会愿意和他说起一些并不太愿意和他人说起的过往经验 。
那天中午和邓安庆吃饭期间 , 他突然说 , 不用羡慕他人 , 因为幸福感是公平的 , 死亡才不公平 。 我当时说 , 我跟邓老师恰好相反 , 我反倒觉得死亡才是公平的 , 幸福感从不公平 。 我想的是 , 幸福感可能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 后来话题被打断了下 , 我后悔没问他为何会觉得幸福感是公平的 。 在先锋书店门口 , 我还问了他 , 是否觉得目前是幸福感最高的时候 。 他说 , 是的 , 很满意目前的生活 。
之后 , 关于“幸福感”这个话题 , 我回来后又想了下:可能幸福可以和诸多外界条件有关 , 但也可以完全无关 , 完全可以是个人的体验 , 和主体性有关 。 幸福感或许是一种可以在对自我的校正中培养出的感受 。
这种启发和思考 , 是建立在一些共识的基础上的 。 当你们处在同样的“社群” , 对话会容易得多 。
网络社交时代,何处觅知音?
文章图片
谈了通过网站社群认识不同朋友的“便利”之处 , 我们也不能忽略——满足于和社群网站上“相似”的朋友聊天 , 会造成一定程度上“信息茧房”的状态 。 因为你总在听到和你意见相似的声音 , 有时 , 那些社群之外的不同声音反倒是你建立更广阔自我所需要的兼听 。 而人一旦在社群的舒适圈里待久了 , 也就不愿意走出来 , 只愿意故步自封 , 只听那些“相似”的声音 , 不断加深个人的偏见 。
在网络社群时代 , 我们或许会有一种一切都更“便利”的虚幻感 。 在这个技术已经“精明”到能依赖算法完成对我们“侧写”的时代 , 人已经很难辨明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 什么是被制造出来的 。 友谊的建立不会简单多少 , 依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 不过 , 凡事皆有利弊 , 人不可能只听信他人描述溪水深浅 , 以代替自己去蹚水 。
阅读更多
你有多久没有交过新朋友?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刘晓刘博文
责编:朱玉芳牛心雨(实习)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