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过的育儿烦恼怎么打破?不如让陶渊明告诉你

近两年 , 家庭伦理剧火了!
《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三小"的演绎 , 赤裸裸揭示了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 , 令人深思;《陪你一起长大》的真情诠释 , 彰显了育儿过程中陪伴的重要性 。 无论哪个剧情 , 我们似乎都能透过故事看到自己的影子 。
逃不过的育儿烦恼怎么打破?不如让陶渊明告诉你
文章图片
是啊 , 自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 , 为人父母的我们就已经笃定信念 , 要倾尽一生努力护孩子一生安好!这份安好除了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 , 还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鸡娃”、“内卷”中为其们拼出一席之地 。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 ,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 。 ——鱼爸
可往往 , 家长口中的为孩子好并不得他们心;家长为孩子铺好的路并不如他们意 , 尤其作为求学过程中必备技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更是让无数家长觉得难如打怪、无从下手!大家忍不住仰天长叹:“这孩子到底要怎么养?我太难了!”
其实啊 , 这并不是个例 , 教育是自古就存在的难题 , 就连大文豪陶渊明也未能幸免 。 要知道 , 他那首知名的《责子》诗就是在头疼孩子不喜纸笔的情况下创作的 。
白发被两鬓 , 肌肤不复实 。
虽有五男儿 , 总不好纸笔 。
阿舒已二八 , 懒惰故无匹 。
阿宣行志学 , 而不爱文术 。
雍端年十三 , 不识六与七 。
通子垂九龄 , 但觅梨与栗 。
天运苟如此 , 且进杯中物 。
逃不过的育儿烦恼怎么打破?不如让陶渊明告诉你
文章图片
那么 , 已然成为家庭教育“标配”的焦虑该如何缓解?求学过程中离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推进?
黄晓丹老师在《陶渊明也烦恼——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书中这样说到:“技术上支持孩子学习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内核上 , 帮助孩子和当下的中国人 , 获得从传统文化提取现代精神的能力 , 成为更完整的中国人和更完整的现代人 。 ”
黄晓丹作为古代文学的博士 , 现任职于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在大学既教中文系的中国古代文学课 , 也教小学教育系的儿童文学课 。 可以说在少儿传统教育方面研究颇深 。
这本《陶渊明也烦恼——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更是依托自己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经历和教育经验 , 以30课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作品 , 向广大读者呈现出一种高雅的、实用的、适合儿童接受的心理“传统文化” , 助力各位大小朋友通过书中启蒙课的学习 , 找到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和童真 , 成就孩子的成长 。
逃不过的育儿烦恼怎么打破?不如让陶渊明告诉你
文章图片
全书通过横轴经典推荐课和纵轴观念革新课两个不同角度的划分 , 试图营造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全新知识体系 , 实现为大众解疑答惑的最终目的 , 继而改变人们对“传统文化”学习难、记忆难和认知难的“旧观念” 。
之所以如此划分 , 是因为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绝非人们认知中屈指可数的四大名著 , 唐诗三百首等 。 而以孩子们的阶段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 , 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够吸收掌握 , 因此 , 作为有着成熟辨别能力的成年人们 , 就应该在此刻帮助孩子们恰当的筛选出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推荐内容 。 这些内容既要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 又要能够接受住时代的考验 , 与现代精神无缝链接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黄晓丹也是这么认为的 。 她在书中设计的一系列的课题都是基于这个出发点 。 例如:她列举的庄子故事 , 是自己童年阅读时期的真实经历;她提到的唐诗三百首选背三分之一足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