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玻尿酸大战:世界的脸,山东的钱( 三 )



山东|玻尿酸大战:世界的脸,山东的钱
文章图片
2016-2019年三巨头的营收及利润对比 , 华熙生物处于领先位置 。 /智研咨询
虽然爱美客与昊海生科后期发力 , 相继推出“爱芙莱”“海薇”等玻尿酸填充产品 , 但对比三巨头在2020年的营收 , 华熙生物依旧以26.33亿元 , 远超爱美客的7.09亿元及昊海生科的13.32亿元 。 三巨头的“商业之战” , 是整个中国玻尿酸行业的缩影 。
另一方面 , 山东的产业发展集中在化工、能源、制造等传统领域 , 时常被诟病新兴产业匮乏 , 但于玻尿酸行业而言 , 医疗器械、医学耗材、保健品等生产企业密集 , 正为它提供了健全的配套产业链 。 截至2019年底 , 山东已有761家医药制造企业 , 占全国总数的10.2% 。
还有一组有意思的数据:2018年 , 整个山东的省市医院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 超过人口大省广东 。 某种程度上 , 医院多 , 医药产品的流通性就更强 。

山东|玻尿酸大战:世界的脸,山东的钱
文章图片
被舆论冲击
但冷暖自知 , 光鲜背后 , 山东玻尿酸行业也面临着许多质疑的声音 。
去年 , 北京一家医美医院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医美行业的成本结构中 , 有30%以上都是营销费用 。 玻尿酸终端产品的原料成本 , 必须控制在较低水平 , 否则容易亏损 。 ”
这一席话戳破了山东玻尿酸原料“垄断”的表象——卖不出高价钱的原料 , 不管之前多么厉害 , 如今也只是精神上的辉煌 。
山东玻尿酸行业固然比我们更早意识到这一点 , 随后企业们尝试了各种开拓新市场的策略 , 但这却让其从原料价格低廉的尴尬 , 滑入了舆论质疑的尴尬中 。

山东|玻尿酸大战:世界的脸,山东的钱
文章图片
虽然舆论对玻尿酸注射的态度 , 一直都挺两极分化的 , 但如今是逾吵逾激烈了 。 /视觉中国
依旧以老大哥华熙生物为例 。 2016-2020年 , 华熙生物每次公布研发费用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 , 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分别为3.27%、3.14%、4.19%、5%和5.36% , 远远低于科创板上市企业15%的平均水平 。 业内人士都看蒙了:这咋回事 , 华熙生物能凭空变出玻尿酸?
早两年 , 华熙生物都以“研发投入与当期投入、销量之间 , 不具有稳定比例”为由圆了过去 ,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追问下 , 它才承认核心技术是从外面购买的 。 打脸的是 , 2012年前后 , 郭学平曾对外宣讲“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意经 。
同样在2016-2020年间 , 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连年增加;2021年第一季度 , 该费用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更是接近44%——是研发费用占比的好几倍 。
暴涨的营销支出 , 引发大众对“营销策略是不是走歪了”的争论 。
据国元证券统计的数据 , 光是2021年1月份 , 华熙生物的润百颜 , 就上了4次薇娅的直播;另一个子品牌夸迪 , 上了4次李佳琦的直播 。 上直播的频次密集 , 难免引人质疑它因过度看重流量效应 , 而忽略了技术、产品的革新 。

山东|玻尿酸大战:世界的脸,山东的钱
文章图片
或许是为了开拓新市场 , 或许是为了讨好喜欢猎奇的年轻人 , 近年来 , 华熙生物陆续推出了玻尿酸饮用水、玻尿酸燕窝、玻尿酸口服软糖 , 甚至还有玻尿酸猫粮 。
但年轻人并不买账 , 同时抛出了一篇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Nature Portfolio)上的文章 。 该文章通过小白鼠实验证明 , 口服玻尿酸虽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 , 但想要取得改善肌肤情况的效果 , 每天至少得喝120毫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