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的近义词形容胸怀 以小博大的近义词( 六 )


博大的近义词形容胸怀 以小博大的近义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靖陵甬道,左为香路,右为御路 。
朝鲜中宗在位时期相当于大明嘉靖前期,承平日久,宫闱斗争激烈——《大长今》讲述的就是中宗时代的宫廷政事 。虽然中宗本身没多少故事可讲,我还是在享殿右侧的碑亭里找到了看点 。
这块碑以汉字直书,记录了中宗生平:生于“皇明”弘治元年,即位于正德元年,驾崩、安葬及移葬于嘉靖年间……都以大明年号纪元 。最后一行是亮点:崇祯纪元后一百二十八年(1755年)立此碑 。
1755年是乾隆二十年,当时的朝鲜早已是大清属国,国君由清廷册封,为什么不使用乾隆年号,而使用崇祯纪元呢?
博大的近义词形容胸怀 以小博大的近义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靖陵石碑 。
这就涉及朝鲜王朝对于明朝的特殊感情 。
明朝灭亡后,朝鲜在昌德宫的秘苑内建了一座大报坛,背着清朝秘密祭祀朝鲜王室认为对其恩重如山的三位明朝皇帝:明太祖(洪武)、明神宗(万历)和明思宗(崇祯) 。
祭祀明太祖是因为朱元璋选择“朝鲜”为李朝国名,取“朝日鲜明”之意,光大美好,令李朝感激不尽 。
祭祀明神宗更易理解:“壬辰倭乱”中朝鲜几乎亡国,全靠明朝两次出兵击败日寇方得复国 。当时的14代国君宣祖李昖曾表示自己终身“衔恩感德,未尝背西而坐”(因中国在朝鲜西面,故不敢背对中国) 。后来女真崛起,改朝换代,朝鲜君臣认为“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于东征”,亦即万历三大征拖垮了明朝财政,尤其是壬辰之役耗尽了明朝的最后一滴血,这才被满洲捡了个便宜 。
祭祀明思宗是由于朝鲜君臣对于亡国之君崇祯抱着歉疚之情:一是崇祯从即位到自杀,始终困顿于明末的烂摊子,而这副烂摊子朝鲜认为是被自己拖累的;二是在明朝危亡之际,朝鲜一度练兵经武,希望助崇祯一臂之力,结果自己先被后金征服了,终究没能帮上忙 。17代君主孝宗李淏为此曾写下“日暮途远,至痛在心”,确为真情实感,迄今仍有摩崖石刻传世;三是朝鲜事后得知,崇祯在自身难保的窘境中获悉后金出兵朝鲜,竟然试图派兵跨海援救,得知朝鲜已经投降才作罢 。此事让朝鲜朝野上下为之动容,更加深感对不起这位自经煤山的悲剧皇帝 。
因此,虽然朝鲜表面上尊大清为正朔,私下却将其鄙视为辽、金、蒙古一类的“禽兽之国”(见《高丽史·太祖世家·训要十条》),坚持以崇祯纪元纪年,直至1910年被日本完全吞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