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新媒体|泽泻汤最全临床应用.不仅能治疗“冒眩”, 还能治疗...


华医世界新媒体|泽泻汤最全临床应用.不仅能治疗“冒眩”, 还能治疗...
文章图片
华医世界新媒体|泽泻汤最全临床应用.不仅能治疗“冒眩”, 还能治疗...
文章图片
华医世界新媒体|泽泻汤最全临床应用.不仅能治疗“冒眩”, 还能治疗...


图*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老先生
刘渡舟老先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的终身教授 ,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 , 力畅仲景之学 , 对经方有着独到的认识 。
刘老认为泽泻汤不仅仅治疗冒眩一证 , 还可以治疗头痛、头重、耳鸣、鼻塞等症 。
今天小师妹将刘渡舟教授临床应用泽泻汤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 用3分钟的时间学习一下 , 临床泽泻汤的应用又扩大了 。
泽泻汤简介
泽泻汤载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记载:“心下有支饮 , 其人苦冒眩 , 泽泻汤主之” 。 泽泻五两 , 白术二两 , 右二味 , 以水二升 , 煮取一升 , 分温再服 。
刘老指出 , 泽泻汤治疗心下有支饮 , 头目苦于冒眩为其特长 。

“支饮”为四饮中的一种 , 顾名思义 , 它好像水之有派 , 木之有枝 , 邻于心下 , 而偏结不散 , 故名曰支饮 。
支饮的治法很多 , 就泽泻汤而言 , 是支饮之邪上犯头目 , 故出现冒眩的症状 。
冒 , 指头如物冒 , 昏冒而神不清;眩 , 指目眩而见黑花撩扰 。
除此之外 , “支饮”本身也有独立证候 。 据《金匮》记载:“咳逆倚息 , 气短不得卧 , 其形如肿” , 是支饮的证候 。
泽泻汤证
刘老认为辨认泽泻汤证时 , 应抓住两方面证候 。

  1. 抓住支饮本身的证候 。
  2. 抓住泽泻汤“苦冒眩”的证候 。
确定这两点以后 , 才能确定用泽泻汤进行治疗 。
但是 , 刘老发现 , “咳逆倚息 , 气短不得卧”的支饮主症 ,
在临床不一定同时出现 , 这时只凭一个“苦冒眩”证而肯定泽泻汤的治疗范围 , 就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刘老临床应用泽泻汤经验
刘渡舟教授认为 , 泽泻汤证的“苦冒眩” , 言其头目冒眩之苦 , 有莫可言状之意 。
它异于普通的头目眩晕症状 。
另外 , 这种冒眩的脉象则或弦或沉 , 或者沉弦共见 。
这是因为 , 弦脉主饮 , 而沉脉主水 , 方与水饮病机相适应 。
至于它的色诊:或见黧黑 , 或呈青黯 , 或色黄而晦暗 , 因人而异 , 不能一致 。

例如:
?单纯水饮 , 而不兼它因的 , 则见黧黑之色 , 因黑为水色 , 合与证情而然 。
?若支饮而夹有肝气 , 则色青而黯 , 因青为肝色 , 而黯则为饮 。
?若黄晦不明 , 则反映了饮夹脾湿 , 以困阳气 , 因脾之色黄 , 故知有湿 。
刘老认为 , 舌诊对于临床的意义 , 也是很重要的 。

一般认为水饮病舌色必淡 , 因其寒也;
苔多水滑 , 津液凝也;
如果水湿合邪 , 则又出现白腻之苔 , 而且厚也 。
故泽泻汤证应以上述的舌脉作为诊断依据 。
然而泽泻汤证的舌体 , 则是特别肥大异于寻常 。
它有质厚而宽 , 占满口腔而使人望而骇然 。
以证推理 , 刘老认为可能由于心脾气虚 , 又加水饮为患 , 浸膈渍胃之所致 。
因心开窍于舌 , 脾脉散于舌本 , 今心脾气虚 , 水饮上渍 , 所以形成舌体肥大 , 是辨认心下支饮的一个有力根据 。
此外 , 刘老认为泽泻汤证 , 尚不止于冒眩一证 , 还有头痛、头重、耳鸣、鼻塞等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