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能影响你,也许是你主动选择的忠诚
一、离不开的人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位月薪1万左右的上海女性 , 她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 40多岁了依旧住在父母的家里 , 不愿意离开原生家庭 , 后来她的母亲和弟弟把她告上了法庭 , 希望她能离开家里独自生活 。
在这里我们都很不解 , 这位女士的父母和弟弟为什么要把她请出家庭?他们中间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我不知道 , 不过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些东西:
第一、女士不愿意离开原生家庭可能是她需要被照顾或者她需要时刻被父母关注;
第二、女士之所以一直不愿意离开家 , 可能是因为要占有家庭中的的资源 。 例如父母的照顾 , 住所的稳定等等 , 但从侧面来看 , 这似乎是向父母表达不满 。 试想 , 女士40多岁了 , 那么她的父母至少也有六七十岁了 , 在理应享福的年纪里却还要照顾子女 , 这很显然是一种负担;
第三、在原生家庭里 , 女士似乎一直在与弟弟争夺着什么 , 而且在争夺的过程中她不能承认自己是被忽略的一方 。 按照“重男轻女”的传统说法来理解 , 父母和儿子住在一起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而女士也想要和弟弟一样的对待 , 所以她一直呆在家里不愿意离开 。
作为一个成年人 , 甘愿被困在原生家庭里 , 却不愿意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 也不愿意发展自我 , 这似乎并不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 。
本文图片
二、“供养”不好的体验
原生家庭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感觉良好的舒适圈 , 在这里我们不自觉地渴望被照顾 , 被保护 。
因此 , 离开原生家庭对某些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搬出来独自生活就是离开了 , 不可否认这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离开 , 但真正脱离原生家庭 , 还要从心理上主动积极地融入各种关系中 , 发展属于自己的人际网络 。
有人说:“不是我不愿意离开 , 是我的父母不放开我 。 ”
换句话说 , 在某些方面 , 我似乎成为了父母索取和掠夺资源的工具 , 我早就想离开这个家了 。 但是在我要离开的时候 , 父母并没有放手 , 如果我抗拒或违背他们 , 就会被责怪 , 同时会产生一种“不孝”的愧疚感 , 这导致了自己要 “供养”父母和家庭 , 把自己变成一个顺从的听话小孩 。
有时候不是原生家庭主动影响你 , 而是你选择了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 ,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
也许你清楚原生家庭给你的体验并不是很好 , 但你还是需要不断地“供养”它 , 可能是因为在这个状态里 , 你得到了一种舒适感 。
也许你会说:“我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舒适 。 ”这个舒适是比较而来的 , 例如和未知的、陌生的不安相比 , 它就是舒适的 。
在各种不同的事物面前 , 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他们所熟悉的 , 因为在熟悉中能够体会到安全 , 就像小时候习惯走一条路 , 即使这条路下雨天会变成泥巴路 , 我们也不会走别人说的那一条更好的公路 , 因为这条公路你从来没有走过 , 它对你而言是陌生的 , 你需要去尝试 , 去冒险 ,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 我们大多数人会选择走熟悉的泥巴路 。
因此 , 你还是选择留在了原生家庭这个熟悉环境中 , 没有勇气或者不想走另一条“新道路” 。
“ 阿德勒说:“有的时候我们人是有选择的 , 当我们在原生家庭中不愿意出来 , 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 如果你要出来的话 , 需要一些勇气 , 你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去过你自己的人生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一个没太大能力又无学历的离异女人在深圳有房有车,未来会怎样?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今生有你》:谈静老公闹事,儿子生病,她能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 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能和你在一起的一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 入了心的人怎能忘的了
- 九言|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归程 九言 |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
- |63岁大爷相亲:找老伴就是图感情和陪伴,要和我谈钱是不可能的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