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_胡洋|对于反复的咳嗽气喘,雾化治疗方式,有时候比吃药打针还管用


用户_胡洋|对于反复的咳嗽气喘,雾化治疗方式,有时候比吃药打针还管用
文章图片
用户_胡洋|对于反复的咳嗽气喘,雾化治疗方式,有时候比吃药打针还管用

前几天一个网友在平台咨询:反复咳嗽、咳痰了半个月 , 吃了很多止咳药、抗生素都不管用 , 去医院检查了认为就是支气管炎 , 能不能做雾化治疗?有没有用于雾化的消炎药?首先可以肯定地回答她 , 消炎药、抗生素是不可以用于雾化吸入的 。
什么是雾化吸入治疗?
与吸氧一样 , 雾化吸入治疗也是呼吸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 雾化吸入治疗是使药物借助雾化机、雾化泵变成雾状通过正常呼吸而进入到咽喉、扁桃体、气管粘膜上 , 药物能直接被局部组织吸收 。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特别适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喉炎、会厌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
一个朋友的孩子 , 反复咳嗽几个月 , 每天晚上干咳 , 家人总以为是感冒 , 气管炎 , 给孩子吃了很多止咳药 , 头孢、阿奇霉素吃了不少 , 仍不见好转 , 经过专科医生检查 , 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 , 做了两次雾化治疗 , 患儿的咳嗽症状就明显好转 。
虽然雾化吸入疗法有很多优点 , 但如果使用不规范 , 不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也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 雾化吸入的药物大有讲究 , 绝对不是想当然地随便一个药都可以雾化的 。
目前常用的雾化药物种类:
1.糖皮质激素类(ICS) 包括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BUD)、吸入性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BDP)、吸入性丙酸氟替卡松 。
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包括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 。
3.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 包括异丙托溴铵、复方异丙托溴胺 。
4.黏液溶解剂 乙酰半胱氨酸 。
根据不同的呼吸道疾病及症状 , 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有两联方案、三联方案、四联方案 。 即上述几大类药物的不同排列组合 。
2019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指出:非雾化吸入制剂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 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 并明确指出以下四大类不推荐用于雾化治疗 。
1.不推荐静脉制剂雾化
2019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不推荐静脉制剂代替雾化吸入制剂 , 因为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 , 吸入后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 而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 , 无法经呼吸道清除 , 可能沉积在肺表面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 。 所以氨溴索注射液不推荐作为雾化药物 , 目前国内已有吸入剂型的氨溴索药物 。
2.不推荐呼三联方案
传统的呼三联方案为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 。 呼三联均没有相应的吸入制剂 , 无安全性证据 , 且剂量、疗程、疗效都无统一规范 。 地塞米松脂溶性低、水溶性高 , 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 , 局部疗效差 , 经粘膜吸收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 , 不良反应大 。 而庆大霉素的气道药物浓度过低 , 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 , 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 , 反而容易产生耐药 。 不仅仅庆大霉素 , 任何抗生素都不可用于雾化 , 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 。
3.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
中成药没有相应的雾化制剂 , 而且所含成分较多 ,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证据不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