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小木|亲子关系中,保持界限,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


弥小木|亲子关系中,保持界限,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
文章图片
弥小木|亲子关系中,保持界限,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

文|弥小木
【弥小木|亲子关系中,保持界限,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一对夫妻 , 丈夫因脚伤手术后 , 在家休养了两周 。 早起因琐事责问妻子 , 在发现自己不好的态度之后 , 看到妻子的样子 , 丈夫主动说了对不起 。 这在以往的日子里 , 都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
这位丈夫 , 主动做出改变 , 不再复制原生家庭中 , 爸爸的处理方式 。 虽然小时候 , 他就期待长大后的家庭生活是温暖的 , 可是很遗憾 , 他的处理方式模仿了父亲指责、冷漠的方式 。
这是在《一生的亲密关系》中的一个真实例子 , 《一生的亲密关系》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所写 , 探讨如何学会在亲密关系中勇敢去爱 。 无论和谁的人际关系 , 根本的是要先学会与自我和解 。 在这个过程中 , 既要往回看 , 看原生家庭中的相处模式 , 也要往前看 , 看自己的主动改变 。
从小消化的处事模式


我们在童年时期“消化”了大部分关于爱的信息 , 它们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 并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日后的行为 。 ---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
有位作家分享过 , 因为她丈夫比较喜欢买打折产品 , 以至于她的女儿长大后 , 也很喜欢买打折产品 。 直到作家和女儿聊起这件事 , 女儿才觉察到自己复制了父亲的购买习惯 。
作家女儿喜欢买打折产品也好 , 开头那位丈夫一遇到事情 , 先指责妻子的相处模式也罢 , 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 , 受了父母的影响 。 这种情况 , 在心理咨询师侯玉珍的《因为我是女性》中 , 也能看到很多的例子 。 无伤大雅的习惯还好 , 可如果是人际关系中 , 会让人不舒服的相处模式 , 那么还是要有所改变比较好 。
《一生的亲密关系》中 , 提到一个观点 , 不论是否认同 , 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困在童年” 。 哪怕我们已成人 , 但在某些场景下 , 调动的情感却是停留在童年时 , 想要父母的肯定 , 想要父母的关爱 。
有位主持人 , 小时候因为父亲说过一句 , 她很瘦弱 。 因为父亲的这句话 , 这位主持人自怨自艾了很久 , 直到她从事主持这行 , 主动突破自己 , 才摆脱了父亲对她的“瘦弱”印象 , 慢慢变得自信 。
电影《秋日奏鸣曲》中的女主 , 却一生都困在童年 。 从小优秀的母亲 , 忙于事业 , 未曾关注到女儿的成长 。 女主一生都在寻找自己 , 却未能如愿 , 也曾试过与母亲和解 , 结果发现这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
被“困在童年”的人 , 长大后 , 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疗愈自我 。 阅读《一生的亲密关系》 的过程 , 身为母亲 , 觉得有必要给孩子一个舒心的童年 。
解决冲突的模式人与人交往 , 哪怕是家庭中 , 都难免起冲突 。 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 如何处理冲突 , 考验亲子关系 , 也考验大人的智慧 。 《一生的亲密关系》里给了一些启示 , 面对冲突 , 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
一种是线性冲突故事 , 另一种是系统性的冲突故事 。 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 , 是否指责 。 线性冲突故事 , 一旦发生冲突 , 先指责为快 。 而系统性冲突故事 , 则是去交流问题 , 而不指责人 。 在系统性的冲突故事中 , 会关注到自我与对方之间的空间 。
有冲突的时候 , 尽量往系统性的冲突故事引导 , 也就是说 , 尽量不指责 。 这或许会有点难 , 尤其家长面对孩子时 , 会不自觉地先指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