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小木|亲子关系中,保持界限,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 二 )


除了克制指责他人的冲动 , 在起冲突时 , 我们的音量也是有变化的 。 如果看过别人吵架 , 或者回想自己和他人争论时 , 要么音量提高 , 要么保持沉默以示对抗 。 而这两种方式 , 都不是处理冲突最好的方式 。 比较妥当的方式 , 是按下暂停键 , 让双方各自冷静下来 。
情绪恢复之后 , 再开始交流 , 表达合适的内容 , 而不是刻薄的话语 。 如何和他人交流?《一生的亲密关系》里提供了七个陷阱 , 看起来是面对亲密关系的对话 , 但是放在亲子关系 , 包括与其他人的对话中 , 也是适用的 。
关键是 , 开头少说“你” , 多说“我” , 比如不说“你需要” , 而是“我感觉自己很……” ,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 而不是命令别人去改变 。 相似的还有“你让我觉得”“你应该”“你为什么不” , 这些话语 , 或多或少都带有指责或命令的味道 。 没有人喜欢被指责、被命令 。
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提到的第七种陷阱 , 值得参考 , “我怎样才能让我的伴侣去……” , 这是一种不容易被察觉的思考方式 , 期待去改变他人的想法萌生 , 两个人之间的拉锯战也就开始了 。
处理冲突时 , 不指责 , 控制音量 , 注意说话的用词 , 能将冲突的处理 , 变成事件的交流 。
保持界限 , 发展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看见自己 , 与自我和解的过程中 , 也是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 。 绘本大师五味太郎分享育儿观念时 , 提到一种喜欢教导孩子的大人 。 面对孩子的时候 , 大人们总是一副前辈的模样 , 随时准备“教育”晚辈 。
总想教育小孩的大人 , 是为人父母经常犯却不自知的困境 。 但是《一生的亲密关系》的作者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 , 却是难得清醒的一位家长 。
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与女儿玩游戏的时候 , 发现女儿作弊 , 她却克制了想要“教育”女儿的心 , 而是让女儿觉察当下的情绪与内心的感受 。 让孩子感受自己的直觉 , 体会因为作弊而感到糟糕的情绪 。 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没有惩罚或对孩子说教 , 而是引导孩子去相信内心的直觉 。
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的做法 , 是令人欣赏的 , 她很好地建立了孩子的自我意识 , 也守住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界限 。 一个人只有发展出自我意识 , 才不会被他人、被世界的各种信息所裹挟 。
亚历山德拉·H.所罗门说:从出生的那一刻到咽气的最后一刻 , 我们总是在改变 , 但我们却很容易记住小时候自己对父母的看法 。
我们总探讨原生家庭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 , 可是无论有怎样的影响 , 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 , 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 , 终究是我们自己 。 而已为人父母的我们 , 能够做的 , 无非就是让属于孩子们的原生家庭 , 更令人舒心一些 。 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时 , 多一点善意与策略 , 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 , 给他们长大成人的勇气与力量 , 给他们未来的亲密关系 ,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毕竟 , 一个人一生亲密关系的基础 , 离不开在探索中 , 寻找到的自我 。
我是弥小木 , 家有两娃 , 爱阅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