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理|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很难转变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 身边都会伴随着一两个胖子 , 我也一样 。 在我还不是一个胖子的时候 , 我非常好奇 , 他们为何那么胖却对自己的身材非常满意 。 直到有一天我也开始长胖 , 本来我以为我会对自己非常厌恶 , 从而会产生十足的动力去减肥 , 但结果却是我非常快速地接纳了自己 , 我不再对胖有偏见 ,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并不难理解 , 我曾经以为我对胖子的态度是不能改变的 , 毕竟有一些胖子看上去的确让人不适 , 并且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部分胖子的确不太友好 。 但是 , 当我自己成了一个胖子 , 如果我再对胖子有意见 , 那就成了对自己的意见或是不接纳 。 更要命的是 , 这种有意见并不能让我真的在行为层面上去坚持减肥 , 那太难了 。
如此我便产生了严重的内心冲突:我这么讨厌胖子 , 我自己也这么胖且减不掉体重 , 我该怎么办?为了缓解这种冲突 , 我要么还是逼着自己减肥 , 回到原来的身材 , 那样我就可以保持对胖子的态度了;要么我就要改变对胖子的态度 , 使得我可以接纳自己 , 回到内心的平和状态里 。 二者相比较 , 改变态度似乎就容易了很多 , 于是我非常快速和欢乐地接纳了自己 , 也接纳了胖子 。 你看 , 态度的转变 , 本以为会很困难 , 但就这样轻松地发生了 。
在《什么心理》这本书中 , 作者用一整章的篇幅 , 讨论了态度的转变 , 其中就涉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万物都有很多看法 , 这些看法和行为 , 以及各种看法之间都会有不一致的时候 。 当一个人感觉到这些不一致的时候 , 内心就会产生一种非常不舒服的紧张感 , 这种紧张感就是认知失调 。 比如你半夜12点本该睡觉 , 但是却因为某部电视剧过于精彩而追看到凌晨4点 , 内心油然而生的焦灼感 , 就是认知失调 。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 ,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 , 把认知失调解释为:让你对世界的看法与你的所感所为保持一致 。 与大众普遍认为的态度决定行为相比 , 费斯汀格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会反过来改变自己的态度 , 这是认知失调的重要观点 。 就像我成为了一个胖子之后 , 我在行为上无法保持减肥动作 , 那我只好改变我对胖子的态度 。
当然 , 认知失调理论不只是能解释我为什么会对胖子的态度有所转变 , 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认知失调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 在《什么心理》中 , 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例子 , 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理论 。 理论联系生活案例是《什么心理》最为突出的特点 , 它能够将心理学里相对晦涩的概念 , 通过案例的形式讲清楚 , 同时鼓励读者多思考 , 毕竟心理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学科 , 多结合生活中的事件思考才能真的做到学有所用 。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很有来头:陈晓 , 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 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心理系副教授 , 硕导 , 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与咨询培训已经有10余年了 , 可以说是一位资深心理人 。
与其他大众读物容易掉进鸡汤和说教不能自拔不同 , 《什么心理》不讲大道理 , 只讲原理 。 因此 , 它的理论部分的确会有那么一点点枯燥 , 但好在都是为了分析生活实际案例所引用的 , 并且能够通过案例讲解让读者把枯燥的理论部分理解了 。 真正专业的人士 , 不就是讲出来的东西 , 谁都能听懂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测试:四间房子,你想住哪间?测以后的富裕生活是谁给你的?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01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离异女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
- 心理学|心理学:哪朵昙花盛开的最绚丽?测测你们的感情是一时还是一世!
- 异性|想让异性喜欢你,用不着花钱,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
- 心理学|心理学:如果发现男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非常有效
- 心理学家:没事胡思乱想是一种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