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上看见深渊|《于天上看见深渊》:邓晓芒与残雪、哲学与文学的思想碰撞( 二 )
于是,他们谈得非常投机 。
邓晓芒惊喜地发现,妹妹的一些见解很是独特,是她经过自己深入的思索而得出来的 。
他们相约保持通信交流心得,他们经常写长信,动辄就是十几20页,主要讨论哲学问题 。
后来,残雪的兴趣由哲学逐渐转向了文学 。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兄妹俩养成了互相讨论、交流思想的好习惯 。
文章图片
残雪后来进了一家街道工厂当铣工 。整整八年,由于她倔强的性格受尽了底层社会的欺凌,也充分见识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
但由于她天性的善良,也由于文学书读得多,她仍然保持了对这些具有劣根性的国民的形而上的悲悯和温存 。
现在想来,那八年时间,对她来说,恐怕即是不堪回首的地狱,但同时也是洋溢着生命之光的天堂 。
她后来因结婚生子从街办工厂辞职开始学做裁缝,成为一个老练而世故的生意人 。其实骨子里她仍然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天堂中,一刻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兴致和目标 。
这种感觉自从她第一篇创作小说《黄泥街》以来,就是她几乎一切作品中贯穿的主题 。
她的胞兄邓晓芒在1985年读到她修改过的《黄泥街》时,说那种感觉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种怪诞的写法,而且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隐含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 。”
残雪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卡夫卡的作品 。
为了能够看懂原版外语书籍,她痴迷于自学英语,她曾一边带孩子,一边每天晚上听美国之音的英语900句 。
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外语学习的习惯 。
这让她看了大量的外语原版书籍,具备了直接与外国朋友交流的语言能力,能够在网上与国外的评论家用英语讨论文学和美学问题 。
但她的文学风格绝不是照搬西方现代派或先锋文学,她是用自己在中国大地上体会到的生活去吃透西方现代文学的深邃,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道路 。
她的作品把读者带进了人类精神的一个更加深邃的层次 。
文章图片
近几年,残雪开始对哲学感兴趣起来,她想给自己的文学加入更有力量的哲学表达方式 。
因此,她开始研究胞兄邓晓芒的哲学翻译作品 。并且和邓晓芒一起,打造了一种新型的文学理论“新经典主义” 。
而记载他们思想碰撞的对话被整理成书,于是就有了这本《于天上看见深渊》 。
文章图片
书中的话题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以及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 。
有人评价,残雪是中国目前为止最接近鲁迅的一位作家,而邓晓芒则自称“鲁迅门徒” 。多年来的交流和默契,使兄妹俩在各自的领域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哲学让文学的思想更深刻,文学让哲学的表述更丰富 。
邓晓芒和残雪,更像是两棵参天大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都互相致意 。”
于深渊仰望云端,相信这部作品会带给我们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卡耐基告诉你:提升女人气质的方法,在于这四点
- 本文转自:晋州普法如果人在7到15天之内连续不睡觉 河南一女子40年没睡过觉,专家监控48小时之后,终于揭开真相
- 孙海洋|孙海洋一家五口终于团聚:这就是我想要的
- 01在去年的同学会上 老婆是个温柔的女人,对于我的各种要求都满足
- 人在家中坐,单从天上来
- 加班到凌晨导致隔天上班迟到,人事罚500愤怒离职,老板叫我回去
- 本文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报文字丨林清玄主播丨秋阳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取决于生活的态度。|夜读丨林清玄:如果老是看着船尾,生命的悲怀是不可免的
- 恋爱 关于开放关系的几个问题
- mother|凭什么说人间值得?所谓的幸福,莫过于这三件事
- 在生活的历练中渐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