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别人的“眼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文章图片
【抛开别人的“眼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 , 叫“焦点效应” , 说的是人们往往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度 。 在假想的布满虚幻目光的“舞台”上 , 给自己加戏 , 对别人的评价尤为在意 , 越期待越易焦虑 , 越焦虑越易失望 , 反而乱了分寸、迷失了自我 。
日常生活里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一张与同事的合影中 , 你拿起照片第一时间找到自己 , 如果发现表情或姿态不理想就耿耿于怀 , 并默认这个形象会被所有同事看到且记住;
■早上起晚了 , 因为着急出门没有化好妆 , 于是你感觉周围的人好像都盯着你看 , 都敏锐察觉到了你妆容的“异常” , 一整天你都拘谨不自在 , 甚至怯于以面示人;
■饭局上 , 为别人夹菜时不小心将菜掉在了桌子上 , 虽然大家谈笑风生好似完全没有发现 , 但你自己心里直犯嘀咕 , 甚至事后很长一段时间想起来都觉得不舒服……
文章图片
说起来有点矛盾:
我们似乎过于自信 , 认为自己是某种焦点 , 进而高估了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 。
我们又过于自卑 , 纠结于他人的反应 , 汲汲于他人的认可 , 不满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 。
但事实往往是 , 你“费心琢磨”那么多 , 别人却没有你想的那么在乎你 。
不要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文章图片
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 ,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被人关注和尊重的需要 , 我们会假想自己处于“聚光灯下” , 时时刻刻接受着他者的审视和评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今生有你》40多岁被离职的老赵:他的话,揭开职场人的隐痛
- 别强求 异性关系再好,如果你收到这4种暗示,就算了别强求
- 拒绝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 焦虑后的3类常见表现,别着急,化解焦虑有方法
- 及时告别没有错
- 不爱加班是时代进步,尊重年轻人的时间!曹德旺站在了年轻人这边
- 把公司当家每天10点下班回家,老板也天天夸,年终奖却比别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