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芽芽|刷牙如何成为一种习惯:中国人的口腔清洁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一本成书于晚唐时期(9-10世纪)的由阿拉伯人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中 , 有这样一段记载可兹佐证 , 书中说:“印度人使用牙枝 , 他们如不用牙枝刷牙和不洗脸 , 是不吃饭的 。 中国人没有这一习惯……在中国刷牙是不礼貌的 , 中国人饭后漱口” 。
印度人使用的牙枝就是杨枝 , 玄奘《大唐西域记》载:“馔食既讫 , 嚼杨枝而净” 。 杨枝也叫齿木 , 在印度被广泛用于清洁牙枝 , 义净说这种齿木“长十二指 , 短不减八指 , 大小如小指 , 一头缓 , 须熟嚼 , 良久净牙齿” , 在当地通过咀嚼齿木以清洁牙齿的方式是普遍做法 , “三岁童子咸即教为” 。 阿拉伯人也有用牙枝的习惯 , 他们的先知穆哈默德用的剔牙枝是来自西奈山上一种芳香四溢的树木 。 传说他在清真寺的时候 , 经常用剔牙枝的另一头来掏耳朵 , 夜晚礼拜前再用那头剔牙 , 饭后也要用它剔牙 。
【银川芽芽|刷牙如何成为一种习惯:中国人的口腔清洁史】
与印度、阿拉伯相比而言 , 中国古代更为流行的洁牙方式是揩齿 。
关于中国人何时形成刷牙的习惯这个问题 , 不少史书中说唐代时社会已经流行刷牙了 。
但是 , 经人考证发现其实唐代更为流行的方法不是刷牙而是揩齿或漱口 。 从时间早晚看 , 我们相信漱口这种简单清洁口腔的方式要早于揩齿 。 大概最晚在东晋时期 , 人们已经知用盐末揩齿的方法来清洁牙齿了 。 不过 , 对于揩齿这种方式在社会上的普及度 , 我们不可过高估计 。 作者陶弘景既然将其归类于“养性延命”的技术之一 , 可见其并非人人都懂的 。
在敦煌壁画中有不少反映揩牙的画面 。 据王惠民先生统计 , 敦煌壁画中的刷牙图至少有14幅 , 最早的刷牙图见于中唐时期第154、159、186、361窟的《弥勒经变》中 。
敦煌壁画中的“揩牙”
总体上看 , 历史上五代以前中国人揩齿这种方式都不常见 , 可能漱口相比而言会多一些 。 揩齿也应该是受佛教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洁清口腔的生活方式 。 即便到了21世纪 , 也非所有中国人都养成了刷牙的习惯 。 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 中国人的刷牙率虽然已经由过去的30%上升为70% , 但起码还有3亿人不刷牙 。 而且 , 在刷牙的人群中 , 有将近七成的人不知正确的刷牙方式 , 许多人只是拿着牙刷胡乱搅和 , 结果刷过的牙齿照样长着厚厚的牙菌斑 , 久而久之 , 口气也不清新了 。
历史上宋代是最强调刷牙的了 , 在这一时期的许多医书中均对刷牙与牙齿保健做过全面详细的说明 , 分述如下:
1、指出刷牙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 若牙齿不好 , 可能引起全身疾病 。 正如民间经验所言 , 一个人健康与否可以从其牙齿的好坏上来判断 。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一《揩齿》中就说:“揩理盥洗 , 叩琢导引 , 务要津液荣流 , 涤除腐气 , 令牙齿坚牢 , 龈槽固密 , 诸疾不生也 。 ……或缘揩理无方 , 招风致病 , 盖用之失宜 , 反义为害 , 不可不知也 。 ”
2、规定漱口、揩齿的时间与操作细节 , 这些主要在《太平圣惠方》中提到 , 如卷三十四中记有为“揩齿朱砂散”的用法是“每日早、晚各以温水漱口三五度 , 用药揩齿” 。 又有“揩齿龙脑散”用法是“每日早晨及临卧揩齿”“揩齿散”“每日早晨及夜卧 , 常用揩齿” 。 有时还提到“每日二、三次揩牙” 。 可见彼时对于牙齿保健的重视理念 , 已与今天所倡导的牙齿健康保健知识并无二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功效清洁牙齿去除口臭每天刷牙就能解决?比那氏蜂胶薄荷牙膏我得试试
- 牙刷呵护娇唇6个完美步骤
- 芽芽睡眠面膜vs普通面膜,究竟有什么差别?!
- 芽芽新年这些皮肤问题,我一打一个准!
- 时间想要牙齿更美更白?不妨试试这样刷牙,护龈还美白牙齿
- 形象每天都刷牙,为何牙齿还糊着一层“臭泥”?这3件事是否做到位
- 芽芽会化妆vs不会化妆的女生,到底有什么差别?
-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银川夜读丨卸下你的累,让往事清零
- |银川一女子深夜约见网友,进房后却看到两大汉……
- 最近我为如何提高孩子的效率而发愁。|孩子每天刷牙洗脸,5分钟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