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 二 )
采纳晁错意见 , 削弱藩国
面对各藩国的日益强盛 , 景帝再也无法像他父亲那样不闻不问了 。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 晁错上书景帝 , 再次提出了削藩的主张 。 他说:“现在削弱这些藩国 , 他们会反抗我们 , 挑起叛乱 , 如果不削弱他们久而久之还是会发动兵变 。
如果我们削弱这些藩国 , 很快对其处置 , 产生的祸患自然就不严重 , 如果不削弱这些藩国 , 没有及时处置 , 那将会后患无穷 。 晁错对各藩国形势的分析切中要害 , 深深地打动景帝 。 不久 , 景帝正式采纳晁错的主张 , 借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的过失 , 分别削其藩地 。 不久 , 晁错又向景帝建议 , 削吴王刘濞的会稽和豫章二郡 , 以稍夺其权 , 观其应变 。
七国之乱爆发
刘濞闻讯后 , 当即起兵造反 , 楚、胶西、甾川、济南、赵等六国纷纷响应 。 他们均打着“诛晁错 , 清君侧”的旗号 , 举兵西向 , 势与汉朝中央政府血战到底 。 软弱的景帝一看削藩不成 , 反招祸乱 , 一下子便慌了手脚 。 为了平息众怒 , 他只好忍痛将晁错当作替罪羊 , 将其斩首 , 并派出早年亦主张削藩的袁盎到吴国说情 。
岂料 , 刘濞等人一不做 , 二不休 , 坚决不肯收兵 , 并扣下袁盎 , 自称东帝 。 忍无可忍之下 , 景帝只好派出太尉周亚夫等人 , 率兵平叛 。 经过三个多月的征战 , 这场同室操戈的混战 , 才以汉朝中央政府的胜利而告终 。
八王之乱的始末
西汉王朝同室操戈的悲剧 , 在四百多年后的西晋时期 , 再次重演了一遍 。 不过 , 两者稍有不同的是 , 西汉的那场内乱 , 是西汉的中央政府与吴、楚七国双方的纷争;而西晋的“八王之乱” , 则是西晋司马氏家族相互之间长期而反复的搏杀 , 其持续时间之长、破坏作用之大 , 则更是空前绝后的 。
三国末期 , 司马炎以人臣之身 , 通魏元帝“禅位” 。 所以他即位之初就在如何加强己姓宗室势力 , 以防止外姓干政这一问题上 , 绞尽脑汁 。 他知道 , 自己之所以能取曹魏而代之 , 就在于曹魏一开始便禁锢宗室诸王 , 从而使皇室孤立 , 以至于他的祖父和父亲能结合其他宗族 , 把持曹魏政权 , 并最终实现改朝换代 。
为了避免重蹈曹魏的覆 , 司马炎上台之后 , 就像当年汉高祖刘邦那样 , 大封自己的子弟 , 使他们在各自的封国里拥有独立的政权 , 以起到屏藩帝室的作用 。 但是 , 事与愿违 , 就像当年刘邦分封己姓样 , 司马炎此举 , 为此后晋朝皇室的内乱 , 埋下了隐患 。 把白痴皇帝司马衷玩弄于股掌之中 , 从而实现了自己专权擅政的美梦 , 这期间相继八位诸侯王发动叛乱 , 史称“八王之乱” 。
仔细研究中国历史上两次同室操戈的叛乱 , 我们都不难发现其共通点 , 这两次叛乱从根本上来说 , 都属于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 而矛盾的成因都与开国皇帝分封同姓诸侯王有关 。 之所以会出现此类情况 , 是因为开国皇帝需要通过诸侯王来稳定政权 , 中国历史也多次进入这样的“怪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人群染发对身体有伤害吗?不妨直说:这几类人群可能不适合染发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直发 为什么说直发是纯欲天花板?那些直发女神都有什么发型秘诀呢?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 短发 女士发型别乱来,选对目标再裁剪,都说很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