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


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
文章图片
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
文章图片
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
文章图片
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
文章图片
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

【家家装修说|七国叛乱,八王夺权,历史上同室操戈的悲剧有何联系?】纵观中国历史 , 发生过多次矫诏夺位的政变 , 皇权多次易主 , 政权反复更替 。 如果说矫诏夺位只是皇室内部个别成员的阴谋 , 那么 , 为了皇权而同室操戈 , 则是整个皇室内部矛盾的总爆发 。 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 , 都是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皇权而同室操戈的典型 , 这两次同室操戈引发了战乱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分封与削藩的矛盾
西汉的开国者刘邦 , 原是秦国的一个无足称道的小亭长 。 他以卑微之身 , 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 并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 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高祖 。 刘邦在秦末的那个非常时期 , 之所以能够力克群雄 , 主要是由于他平时知人善任 , 身边有着张良、韩信、萧何等一大批能征善战、有勇有谋之士 。
为了使这些人能人尽其才 , 为己所用 , 早在楚汉战争时期 , 刘邦就对他们进行分封 , 如封韩信为齐王 , 封英布为淮南王 , 封彭越为梁王 , 等等 。 西汉建立后 , 刘邦吸取了秦王朝宗族子弟无尺之封 , 天下一旦有变 , 朝廷便孤立无援的历史教训 , 决定削弱原来异姓诸王的权力 , 分封自己的亲属为王 , 为中央政府建立藩篱 。
稍后 , 随着韩信、彭越和英布等异姓诸王的被杀 , 一大批刘姓子弟被封为王 。 到了刘邦晚年 , 凡是年岁稍长的刘姓子侄 , 都成了拥有一方之土的封王 。 这种分封同姓诸侯王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让刚刚建立的汉王朝得以稳定修养生息 , 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 , 也埋下了隐患 。
汉文帝时期藩国与朝廷矛盾激化
“诸吕之乱”结束后 , 到了刘邦的儿子刘恒统治时期 , 各地藩王的势力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 当时 , 由于文帝刘恒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 社会稳定 , 经济发展 , 人民安居乐业 。 各藩国的实力 , 也因此而与日俱增 , 有的藩国已对中央政府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
如当时的淮南王刘长 , 为刘邦的第三子 , 根本就不把文帝放在眼里 。 他在自己的藩国内 , 横行无法 , 公然与朝廷对抗 。 大臣袁盎鉴于南王的所作所为 , 曾建议文帝削藩:“诸侯大骄 , 必生患” , 因此建议文帝果断采取措施 。
但文帝念于手足之情没有采纳袁盎的主张 。 稍后 , 刘长更是无法无天 , 不仅将朝廷派到淮南藩国的大臣全部逐出 , 改为自行任命 , 而且还擅作法令公然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 鉴于藩国势力的日益膨胀 , 随时都有颠覆中央政府的可能 , 太傅贾谊、太子家令晁错曾先后上书 , 主张削藩 , 以绝其祸 , 但是宽厚而懦弱的汉文帝 , 还是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
吴国崛起 , 藩国势力大增
文帝去世之后 , 其子刘启继位 , 是为汉景帝 。 景帝即位之初 , 就着手削藩 。 当时 , 在各藩国中 , 吴国的势力最大 。 该藩国的国王刘海 , 辖有三郡五十三城 , 国内有豫章铜山 , 他招流氓 , 开矿铸钱 , 富甲他国 。 加之吴地靠近东海 , 得地利之便他又招人煮水为盐 。 经过长期的经营 , 吴国已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藩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