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人|心理学: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才更受欢迎
文/学乃身之宝
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
但在满足这个需求的过程中,很多人会用力过猛,变成完美主义,而一旦变成追求“完美无暇”,事情很可能适得其反 。
因为心理学上的“出丑效应”告诉我们,露点瑕疵,更容易赢得好感 。
【完美的人|心理学: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才更受欢迎】那么,什么是出丑效应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
文章图片
1.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才更受欢迎
“出丑效应”,又称“犯错效应”或“仰巴脚效应”,指的是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倾慕,但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而最讨人喜欢的人物往往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
也就是说,那些看起来“完美无暇”的人,没有优秀精明的人无意间“出丑”的人,更讨人喜欢 。
当然,在利用出丑效应前,我们先要营造出很有能力的印象,之后有小失误或小缺点时才会有效果,否则一开始就持续出现失误,那么被正面评价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
这个心理效应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教授艾略特·阿伦森提出来的 。
阿伦森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测试对象看:
第一段录像中的受访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在整个受访过程中,其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自信;第二段录像中的受访者是也是一个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和紧张,竟把桌子上的咖啡碰倒了;第三段录像中的受访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其态度很自然,不紧张,但也没什么吸引人的发言,可以说是毫无亮点;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者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中表现得非常紧张,而且和第二段录像中的受访者一样,也把桌子上的咖啡杯弄倒了 。
四段录像播放后,阿伦森让受试者从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人 。
最终结果是,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人,而最受欢迎的居然是第二段录像中的受访人——有高达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些取得过突出成就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赖,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根本看不到任何缺点,反而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因为人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别人看不到缺点,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缺点隐藏得太深了 。
所以,我们要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这样才更受欢迎 。
文章图片
2.“出丑效应”告诉我们,不完美,才更美
前面说了,虽然人们乐于亲近那些表现突出、成就出众的人,但这些精英也会让人有种距离感,而一旦有了距离感,亲切感就会随之下降 。
比如,电影《芳华》中的男主人公刘峰,他一直都是单位里的先进个人,集各种光荣和荣誉于一身 。
虽然他乐于助人、质朴善良,但当他向自己暗恋的对象吐露真情时,对方却拒绝了他,当时的台词是“谁让他是活雷锋啊!”剧中女主人公确实爱慕虚荣,有嫁入高干豪门的想法,但想到向自己表白的居然是“活雷锋”,她没有同意,因为刘峰近乎完美的个人形象更适合被赞赏、被敬仰,而不是被爱 。
人们对这样的“完人”不是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而是有距离地“敬而远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离婚|女人离婚后生活怎么办?这个女人讲了真心话
- 付出过才知道,这三种人,不值得放在心上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