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如何看待家长频繁换机构的现象?( 二 )


事实上,家长培训(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干预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对机构而言,尝试让家长与自己一起协作完成对孩子的干预,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整体上、长远看,这不仅很可能提升干预效果,也有助于增进家长和机构的互信,建立更稳定的互助关系 。
小结一下
对于家长频繁更换机构和老师的现象,并不能一味地苛责家长,在我们这个领域,所有人,特别是从业人员都应该认识到:谱系孩子家长是弱势群体,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被迫卷入这些消极现象的 。
对希望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机构来说,更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和能动性,尝试做出积极的调整来应对甚至改变这种现象,而不是被动地期待家长的变化 。
北大|如何看待家长频繁换机构的现象?
文章图片
乱象之下,家长如何武装自己?
北大医疗脑健康:您觉得家长这种频繁更换机构与老师的做法会给孩子康复带来怎样的影响?家长正确的干预理念应该是怎样?
暖星社区秦老师:频繁换机构成本其实很高昂,并且效果存疑 。但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家长为什么会这样? 上一个问题的回答已经提及,我更愿意认为这是家长的无奈之选 。他们多数情况下,并不知道换了之后对孩子康复会怎样,但换的时候恐怕都已经笃定: 如果不换,对孩子的康复会很不好 。
其实从外人的角度看,对更换之后孩子康复效果的预期,或许跟家长是类似的:如果现在的肯定不够好,新的也许仍然不够好,但也许、说不定更好呢?
我们也不可能告诉家长:别再换了,行业里的服务都差不多的,不会有什么更好的了 。这既不客观,也不负责 。
但我们可以给家长一些建议和提示:
一、要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 。行业不成熟,自己懂得多一点,决策错误也相对会少一些 。
二、货比三家 。有条件的情况下,多试听几家没错的 。
三、关注大原则 。我们认为选择机构和与机构互动方面的大原则有:
1、好的机构应该是重视家长培训的,它不怕家长懂,甚至怕家长不懂;
2、好的老师应该是重视与孩子的关系,如果孩子无法对老师建立信任关系,孩子单纯地畏惧或者不理会老师都不是好的状态;
3、好的做法是:一旦选定,就应该与机构建立良性的协作沟通关系,信任其专业度,主动寻求配合
至于家长正确的干预理念应该是怎样的?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有太多可以说,我挑两点来讲:
第一,家长第一,自强不息 。无论如何,孩子是自己的,家长的支持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效果最长久的一环 。不断在知识和心理上武装自己,然后保持信心,保持耐心,自强方可不息 。
第二,积极争取,得道多助 。好的干预需要有个好的支持系统,系统里不仅只有家长 。在审慎选择的基础上,要为自己找更多的帮手,并与他们建立良性的互动协作关系 。
北大|如何看待家长频繁换机构的现象?
文章图片
行业有问题,但也要看积极面
北大医疗脑健康:孤独症康复行业发展不足40年,机构与康复师端都存在问题,您觉得集中在哪些方面?
暖星社区秦老师:您提的这个问题太大了,答不完,也答不好 。
要说存在的问题,最大的应该是全世界科学界尚未在ASD干预上有足够大的突破 。希望新的40年里会有 。
单就国内来说,我希望大家更多看到积极面,这几年其实行业发展速度还是可以的,发展的过程中有问题的是很正常的,一起想办法解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