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教书,不愧是他!( 三 )
这样的教育被称为精英教育 , 我们当然无法否认它的重要性 , 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 , 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里都是强大的后备力量 。
在教学过程中 , 张理清也忍不住为一些孩子的天赋折服 , 预感他们会成为对社会大有作为的人 。
这些孩子拥有得太多 , 好像只要集齐良好的天赋、环境和家境之后 , 优秀就会成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 教育只是在他们身上又附上一层光环 。
但农村出身的张理清 , 总有隐隐的撕裂感 。
【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教书,不愧是他!】在精英教育里 , 他看到了教育带来的文明、理性、得体 , 看到了教育是如何指导着精英们登上历史的舞台 , 看到了教育如何推动人类进步……
教育作用在这样一批人身上 , 带来的正面效应是毫无悬念的 。 可如果作用在一无所有的人身上呢?
他想到了泰国的孩子们 , 教育对他们来说 , 甚至称得上是一种救赎 。 这正是张理清想探索的教育的另一面 , 在“推动人类进步”之名背后的 , 没有被光环照亮的另一面 。

文章图片
泰国的孩子们正在学习
历史的确由精英书写 , 但历史同样也由群众书写 。 如果说教育能使全人类向前迈进 , 它也同样能救赎身陷黑暗的个体;它能支撑着金字塔尖的人继续冲破上限 , 也能把跌在谷底里的人轻轻扶起 。
“教育不分贵贱 , 它平等地给所有人带来精神富足 。 ”谈起游历全球的经历 , 张理清这样总结到 。
回到前面的选择题 , 教育的功利性与人文性 , 他不假思索地选择了人文性 。
“即使在基础教育中 , 也应该有顺应人成长阶段的东西 , 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发挥出好的一面 , 弥补掉不好的方面 。 ”
04
长大之后 , 别变成糟糕的人
怀抱着这样的理想 , 张理清几乎一期不落地参与烛光行动 , 即使从新东方离职之后 , 也保持着这个习惯 。
很多人会觉得 , 在乡村的环境中 , 孩子的精神世界是被忽略的 , 父母和老师没有那种意识 , 更不会采取行动 。
沿着这个观点深想下去 , 才会脊背发凉地意识到 , 乡村父母和老师们的精神世界 , 可能同样是贫乏的 , 世世代代流传如此 , 他们自己是这么过来的 , 又怎么会去关注下一代呢 。
所以 , 不如去唤醒大人们——烛光行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

文章图片
2016年 , 张理清参与烛光行动 , 四川遂宁
张理清很认同烛光行动的意义 , 他明白支教老师对当地孩子的影响始终是有限的 , 最多就是带几个班 。
但是长久驻扎在乡土上的乡村老师 , 是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的 。
至于孩子们受到影响的大小 , 张理清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 走出大山很好 , 建设家乡也很好 , 张理清希望的是 , 教育让他们成为精神富足的人 。
他常想到 , 小时候在农村里总是看到的一种大人 , 嘴里永远叼着烟头 , 时常怔怔地望向前方 , 只有大声说起粗俗笑话的时候 , 眼球才会微微一转 。
他不想再看到那样的眼睛 , 浑浊与空洞的背后 , 是麻木的折磨 , 是破碎的自我认同 , 是难以名状的痛苦 。
“即使到工地上打工 , 也不要变成只会抽烟、讲黄段子的人 , 而是能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 , 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 ”
不论贡献大小 , 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 并愿意发挥价值 , 就足够了 。 教育带来的火花 , 就像精神世界里的一座灯塔 , 在每个人的瞳仁背后闪着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里话:女人最渴望被触碰的三个地方,男人绝对要知道
- 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 对话背着奶奶通过危险路段学生:不是亲奶奶 背着跑了约两公里
- 女人这三个“秘密”,只告诉最爱的男人,别不懂
- 胡因梦|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主动放手”
- 鸡娃到最后,儿子决定和父母拗断,最后输的总是父母
- 爱情缺席了怎么办?Girls help girls,这才是最强大的温柔
- 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主动放手”
- 作为外行人,怎么最快区分硕、博和本科生?“打鸟法”了解一下
- 陪伴是最好的爱,懂得陪伴别人,更要学会陪伴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