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是“不被外物干扰”的人

01
唐代时 , 慧能法师去广州法性寺讲课 。
忽然 , 有风吹过来 , 幡发出了声音 , 轻轻摇摆 。
一人说 , 这是幡被风吹动的;一人说 , 这是风吹幡动 。
慧能说:“不是风动 , 也不是幡动 , 是心动 。 ”
所有的人 , 若有所思 , 顿时变得安静了 。
有道是:“心若不动 , 风又奈何?”
人这一生 , 看似我们和外界反复较量 , 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 其实是我们和内心在较劲 。
你的心变得安静了 , 身处闹市 , 也能修行 , 这是“大隐隐于市”的道理;当你有了自己的主张 , 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你的行动 , 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 。
顺理成章 , 一个人想要成事 , 就要排除外物的干扰 , 专注做自己 , 专心做某件事 。 一次出发 , 不能抵达彼岸 , 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出发 , 就可以做到了 。
因此说 , 真正的高手 , 不会被外物干扰 , 还能看清外物 , 利用外物 。
真正的高手,是“不被外物干扰”的人
文章图片
02
静观其变 , 充分认识外物 , 为己所用 。
一块木头 , 在樵夫眼里 , 是柴火;在商人眼里 , 是商品;在司机眼里 , 是障碍物;在能工巧匠眼里 , 是工艺品......
同样一件东西 , 你可以花几块钱得到 , 也可以花几百块钱得到 。 你不去货比三家 , 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 就不会了解东西的成分和真实价值 。
在周代时期 , 邾国人喜欢用帛当成绳子 , 连接甲裳——皮革制作的战袍 。
有一天 , 大臣公息忌对国君说:“帛很粗很宽 , 制成的甲裳不够灵活 , 也会有污垢;如果用丝线就不一样了 , 成本低 , 并且更灵活耐用 。 ”
国君点头 , 表示赞许 。 公息忌第一时间安排家人做丝线 。
有人认为 , 公息忌想要高价卖掉家里的丝线 , 才提出这样的建议 。 国君立马决定 , 继续用帛 。
显然 , 国君对丝线、帛的作用、性能没有搞清楚 , 对于外人的建议 , 也没有认真甄别 , 随意改变主见 。 导致做战袍的成本提高了 , 士兵也承受了本来不应该承受的苦 。 培根说过:“戴上墨镜 , 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 。 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 。 ”
当你用心观察 , 把外界的东西 , 都当成“有利的东西” , 你就会得到外物的力量 , 从此用最小的成本 , 做成最大的事情 。
现实生活中 , 发现商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都是既观察外物 , 又借用外物的实际操作 。 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
真正的高手,是“不被外物干扰”的人
文章图片
03
保持定力 , 权衡外物利弊 , 专注自己 。
春秋时期 , 鲁国有一位父亲 , 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长相很丑陋 。 还常常抱怨 , 自己为什么生了这个人啊?
有一天 , 这位父亲外出 , 遇到了当时大家公认的美人商咄 。 他把自己的儿子和商咄对比了一番 , 发现儿子更美 。 于是 , 父亲更加喜欢自己的儿子了 。
有道是:“娘不嫌儿丑 。 ”
作为父母 , 如果给儿女更多的爱 , 就不会埋怨儿女了;如果保持这份爱 , 就不会出现“人比人 , 气死人”的想法了 。
在生活中 , 常常有人抱怨:“看吧 , 隔壁某个孩子 , 好听话 , 学习成绩好棒;某个家的女儿 , 居然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男人 , 人品也不错 , 自己家的女婿 , 这不行 , 那不行......”
胳膊往外拐 , 这样的情况 , 比比皆是 。 还有很多人 , 把坏的脸色带回家 , 对外人很亲和 。 日子都过反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