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瘾文:夹杂着汽车发展历程的100年石油史,跌宕起伏,千转百回,直受教育(11)


第三、石油储量大 , 来源有保证 , 关键还在于石油提炼工艺简单 , 只要达到一定的分馏温度就可以得到石脑油、汽油、柴油等 。
石油提炼技术在高额利润刺激下 , 不断得到突破、提升、改进 。 这方面第一个突破是热裂化 。
热裂化的发明者是美国的威廉M伯顿 。 伯顿当时是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的高管、董事 。 他和同事通过试验 , 确信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出“合成汽油”是可行的 , 安全的 。 为此他打报告建议上100套工业化的、容量为8000加仑的热裂化釜 。 但是 , 当时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还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子公司 , 而母公司正被“反托拉斯法”的官司弄得焦头烂额 , 董事会里有些人也担心高温、高压会导致像锅炉那样的爆炸 , 没有批准他的建议 。
过瘾文:夹杂着汽车发展历程的100年石油史,跌宕起伏,千转百回,直受教育
文章图片
1911年 , 标准石油公司被迫解体 , 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独立了出来 。 伯顿借机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半工业化的热裂化装置 。 其蒸馏釜直径8英尺(2.44米)、高10英尺(约3.05米) , 处理量150桶(约20吨) 。 当时热裂化的原料油是原油“拔头”出来的瓦斯油 , 最初得到的馏分油约占原料油的25%~30% , 很快提高到65%~70% , 而汽油的最终采收率约50% , 足足提高了一倍多 。
1913年1月7日 , 伯顿将热裂化工艺的专利权转让给其所在的公司 , 公司最高层决定 , 投资100万美元 , 在惠廷炼油厂建造120台热裂化装置 。 热裂化工艺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 , 新装置在许多地方建立起来 , 汽油产量几何级飙升 , 满足了飞速发展的汽车加油需要 。
1914年 , 伯顿曾经的助手克拉克 , 从卧式蒸汽锅炉想到可以把热裂化釜做成管式的 , 随后这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权 , 即克拉克管式炉 , 伯顿立即把它纳入了热裂化的设计 , 在伍德河炼油厂建立了第一套热裂化管式裂解炉 , 处理量可以增加几乎一倍 , 而且更加安全 。
这项技术转让给了14家炼油厂 。 从1914年到1919年 , 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的技术转让费收入高达1100万美元 。 公司高度评价伯顿他们的贡献 。 到1927年 , 伯顿得到40万美元的奖励 , 克拉克也得到20万美元 。
但是 , 克拉克管式炉仍然是间歇式的操作;1921年以后 , 连续式的热裂化工艺诞生 , 并得到大面积推广 。
1937年 , 法国工程师兼工业家尤金·胡德利发明了催化裂化技术 , 催化裂化工艺的诞生是炼油工艺技术的非常重要的成就 。 所谓催化裂化 , 就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裂化反应 , 同热裂化相比 , 轻质油的产率更高 , 汽油的辛烷值更高 , 柴油的安定性也比较好 , 并且同时产生大量富含烯烃的液化气 , 也是很好的有机化工原料 。 直到现在 , 催化裂化仍然是几乎所有炼油厂主要的二次加工工艺 。
1941年2月11日 , 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宣布 , 开发成功了流化催化裂化工艺 , 使催化剂同原料油、产品、烟气分别在反应器、再生器内向上流动 , 从顶部排除后再分离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 石油提炼工艺不断得到改进 ,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固定单位产量 , 生产并改善各类石化产品品质 。 石油除了主要用于提炼各种油品外 , 也成了化学基础原料的主要来源 , 如: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萘、甲醇、甲醛、乙醇、乙醛、醋酸、异丙醇、丙酮、苯酚等等 , 而这些东西可是塑料、化肥、衣料等化工品的的基础原料 。
过瘾文:夹杂着汽车发展历程的100年石油史,跌宕起伏,千转百回,直受教育
文章图片
内燃机的发明拯救了整个石油行业 , 原来只是石油提炼煤油过程中的多余副产品石脑油、汽油、柴油因其高效、安全的燃烧等优点 , 和内燃机成了绝配 , 完成了废物变宝的华丽转身 , 同时 , 更是促进了全球石油化工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应用 。 石油一跃成为20、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原料 , 被理所当然地被称为“工业血液”、“液体黄金” 。 对石油的争夺和控制 , 成为决定国际事务、影响世界历史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