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孝道是如何形成的?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

殷商时期 , 以祖先崇拜为核心内容的“祀祖祭先的尊祖意识”的孝道观念形成和发展起来 , 并衍生出“善事父母”的基本含义 。 周人很好地继承了殷人的孝道 , 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 , 周人把具有宗教色彩的祭祀祖先观念 , 根据宗法等级社会制度的需要进行了思想伦理化的发展 , 并且把这些思想意识层面的概念现实化 , 给予“善事父母”具体的内容 , 为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理念在这一时代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
传统的孝道是如何形成的?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
文章图片
1、奴隶制孝道形成
西周取代殷商的统治地位以后 , 进入到中国宗法奴隶制国家全盛时期 。 周人将殷人以祖先崇拜为核心内容的“祀祖祭先的尊祖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孝道”观念赋予了伦理思想的内容 , 并发展为一种伦理政治学说 。 周人的孝道观念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明确了“孝”的对象 , 既是对逝去的祖先和父母的孝道 , 又是对在世父母的孝道 。
(1)尊祖敬宗
尊祖敬宗是西周孝道的主要理念 , 这种孝道的对象主要是家族的先祖也就是已经逝去的先人 , 这种孝道的观念是受到殷商时期祖先崇拜的宗教色彩影响而形成的 。 周人将对祖先祭祀即表为孝 。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西周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献、铭文等文字资料记载中发现 , 在这些资料中“追孝”、“孝祀”、“孝享”等文字经常出现 , 这证明了周人对尊祖敬宗思想的推崇 。 另外 , 同时 , 不少殷周时代的书籍文献中都记载了孝祖的观念 , 从这些记载上看来殷周时期的人对逝去先人的重视要远远大于对活着的人的尊重 。 这些记载表明了周代人们对孝的表现主要是在对祖先的祭祀与尊敬上 , 这种“孝”的观念是西周孝道观念的特点 。
(2)奉养父母
我们现代讲孝道的基本含义就是“善事父母” , 这种理念是在西周末期逐渐形成的 , 这种理念的核心是对在世父母的尊敬与奉养 , 这与之前的“尊祖敬宗”思想有着本质的变化与进步 。 这种进步是随着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逐步瓦解而来的 , 传统孝道观念开始了以善事父母为核心思维的转变 。 这种转变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经济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 井田制的逐渐解体 , 使得西周个体家庭经济出现和发展 , 夫妻与子女组成的家庭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产生活单位 , 在子女与父母之间也就形成了育与奉养的责任与义务关系 。 这使奉养父母作为平民的义务 , 并逐渐取代祖先祭祀 , 成为后世孝道的主要内容 。
2、奴隶制孝道向封建制孝道的转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动荡时期 , 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 , 新制度、新统治秩序正在确立 , 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 。 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 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 当然其中包括孝道思想的演变 。
传统的孝道是如何形成的?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 , 中国古代社会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该时期社会的特点 , 最突出的表现为其过渡和变革的性质 。 该时期社会变革是传统孝道思想形成和存在的历史条件 , 具体如下:
传统的孝道是如何形成的?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
文章图片
首先 , 农耕文明的发展是传统孝道形成的必然条件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 冶炼技术的革新 , 铁器和牛耕开始得到推广 ,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开始大幅度的发展 。 同时经济发展促使社会的经济结构变革 , 贵族国有制的“井田制”瓦解的同时伴随着土地私有制发展 , 本时期个体家庭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 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家庭成为封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 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 随着个体家庭普遍化 , 血缘“亲亲”的尊老传统就从氏族的长者向家庭内部的长者转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