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问题、肌肤问题 , 靠面膜这些来治疗其实是一个心理作用吧 , 我的建议是不如开点药 , 内调才是最重要的 。 ”一名医院工作者Lucy向锌刻度说道 , “被神化的医用面膜 , 其实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搭配药物 , 它起到的只是那段时间的‘维稳修复’ , 若想长时间、彻底解决问题 , 应该是多方一体的 。 ”
“医美面膜”的风其实已经吹了很久 ,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 。 锌刻度发现 , 在小红书上搜索“医用修复面膜”就有1万+篇笔记 , 搜索“医用”则有24万+篇笔记 , 而其中不乏有许多“大火”的医用面膜品牌 , 譬如可孚、敷尔佳、芙清、创福康、可复美、薇诺娜等 , 更有甚者 , 还将各面膜“定性” , 譬如“痘肌必备可复美”“烂脸必备敷尔佳白膜”“肌肤补水第一名绽妍”等 。
小红书上的“医用面膜”
而早在2020年1月2日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安全用妆 , 伴您同行-化妆品科普之“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一文称 ,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规定 , 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 , 其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 。 一些面膜类化妆品 , 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 , 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 , 均是违法宣称行为 。 ”
近年来在营销上大作加法而被“神化”的医用面膜们 , 功效几何 , 恐怕还需先打上一个问号 。
医用面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尽管监管方近年来对“医用面膜”“医美面膜”“妆字号面膜”“械字号面膜”等都有相应的管理条例 , 但随着医美行业的兴起、爱美人士的增加以及各种皮肤问题的出现 , “医用”类护肤产品的热度依然居高不下 。
而随热度而来的 , 有的自提“身价”、大打营销战;而有的则“开疆拓土”、驻扎下游市场 。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2年 , 中国消费者常用的护肤品品类较为分散 , 其中 , 面霜和乳液是受访者最常使用的产品类型 , 占比均超过四成 。 此外 , 洗面奶(38.3%)、眼霜(37.3%)、爽肤水(37.0%)、面膜(34.4%)也是消费者偏爱使用的护肤产品 。
就拿最近敷尔佳冲击IPO一事来说 , 想成为“医美面膜第一股” , 目前来看 , 道险且阻 。
截至锌刻度撰稿时 , 微博话题“148一盒的敷尔佳面膜成本仅10元”阅读总数高达4.5亿次 , 其下不乏有关于其定价过高、效果存疑的评价 。
譬如:“国货专坑国人”“2元一片去除外包装内包装膜布等等 , 剩余的精华能有几个钱 。 你能相信它是好东西?说能补补水就顶天了 。 还说营销费用贵 , 这就是坑你了还跟你说你看我是这么坑你的 。 ”“有的效果也并没有那么好 , 一些供货商还跑到网上赖患者身上 , 患者没有规范治疗 , 定期复查 , 说又不是啥疑难杂症 。 确实不是啥疑难杂症 , 这都看不好是不是该检讨自己吗 , 一味地开这类暴利产品 , 而没有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 ”
而“医美暴利”这一说法 , 似乎已经成了行业共识 。 “这一行业确实非常暴利 , 比如我们售卖的面膜 , 给客人的价格都是高出成本价的5~8倍 , 但这些价格包括了我们租店的费用、人工成本等 , 其实就产品来说 , 要不了什么成本 。 ”一家美容店经营者丁丁向锌刻度谈到 , “此外 , 我们还会跟医院合作 , 但我们接触的大多是医美销售 , 譬如后续的修复、维稳什么的 , 都是需要医院来谈 。 一些面膜因为有了‘医美’或‘医用’这些头衔 , 身价也就翻倍了 。 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愿意高价购买 , 按他们的话来说 , ‘医院推荐的准没错!’”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王俊凯素颜上大荧幕不可以,还需要来点“装饰” ,好惨的帅哥
- 发型 50+女人不要执着于老年装,学会“无龄感”穿衣,显贵体面又精神
- 姚明 姚明带女篮球员游艇上“撸串”,400斤现身澳洲引人注目,该减肥了
- 毛呢 平板支撑是“大肚子杀手”吗?用它瘦肚子很可能白练一场!
- 短发 AM艾美匠心“方形轮” 对比评测
- 发型 男人变“油腻”比变老更可怕!记得远离这4种发型,邋遢又败气质
- 大脑 中年女人气质比颜值更重要!穿衣搭配记住“6不要”,才优雅得体
- 短裙 “梅婷”终于剪了短发,牛仔短裙“反着穿”,既洋气好看又显腿长
- 面膜 什么牌子面膜性价比高 全球公认最好用的10大面膜盘点
- 补钙 “睡前吃宵夜”和“饿肚子睡觉”,哪个危害更大?“16+8减肥法”到底靠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