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 冲刺“医美面膜第一股”,万能公式失灵了?( 四 )


早在2021年 , “国商证券”就发布了一项报告 , 称“敷尔佳已铺成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 有着成熟高效的营销团队” 。
据该报告数据显示 , 在敷尔佳销售渠道中 , 以经销为线下主要销售方式占比74.3% , 而线上销售占比仅25.7% 。 其中 , 包括天猫、小红书、考拉、京东、微店等渠道在内的直销模式占比24.0%;以淘宝、京东、唯品会为渠道的经销占比1.3%;而以天猫超市、阿里健康大药房等为渠道的代销占比0.5% 。 由此来看 , “经销”已然是敷尔佳拓展商业版图的一大利器 , 而线下代理商等加盟的方式也是其扩大销售市场的“武器” 。
当下年轻群体的消费方式图鉴则是“能薅则薅”“能拼则拼” 。 因此 , 除了代购价之外 , 还有各种跟团价、羊毛价 。
在豆瓣小组“拼组、双11、我跟你拼了!”小组 , 就有着敷尔佳的各种优惠 , 譬如利用云闪付、百度健康等平台的优惠券 , 最终拿到50元一盒或者4盒券后价29.7元\\盒、6盒券后价27.16元\\盒的价格 。 而在“哇靠这么巧!你也来团购啊!小组”则有着“逐本卸妆油、敷尔佳白膜、珀莱雅双抗”等的主团以及“敷尔佳系列、可复美系列、润百颜系列”包括水、面膜、乳、霜在内的混团 , 团价价格也与代购价格相差不大 。 而在微博上 , 则有“19.8元两片可复美或敷尔佳面膜系列” 。

豆瓣上的各种“跟团价”
“医用类面膜本身就不是刚需 , 没必要将其作为日常护肤的一部分 。 对我而言 , 不会将这些面膜神化 , 最重要的还是内调以及平时的饮食习惯 。 对于主播、KOL们的推广 , 我也只是‘看看而已’ 。 ”Lucy提到 。
此前 , “出飒”曾提到 , “医用敷料近几年被赋予了太多的滤镜 , 也有不少做医用敷料的品牌名利双收 。 但从本质来看 , 医用敷料并没有夸张的功效 , 作为医疗产品 , 它功能单一 , 也并不适合作为日常护肤品 。 而从成本来看 , 医用敷料也是妥妥的低成本 , 高利润 。 极少的科研投入和大量的线上营销 , 赚来了眼球和流量 。 ”
总的来说 , 打着“医用”的旗号为爱美人士带来“福音”的同时 , 应坚持做好产品 , 包括销售、价格、营销方式等等 , 而不是一味地在“销售”上费尽心思 。
【面膜 冲刺“医美面膜第一股”,万能公式失灵了?】此番被曝的“敷尔佳成本问题” , 再次将“医用面膜”送至消费者面前 , 而未来的“面膜大军”们的“混战”如何 , 尚且还需划上一个问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