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1万粒米作业”屡遭吐槽,教师为什么仍然还要“顽固”坚持?
10月11日 , 江西宜春一家长称 , 孩子当天的数学作业是“数1万粒米” , 为帮孩子完成作业 , 全家出动和孩子一起在桌上认真数米 。
该项作业引发不少家长和网友的质疑:
这样的作业的意义在哪里?让全家人一起数米锻炼眼力吗?这算不算是故意为难家长的“奇葩作业”?
还有网友说 , 全班那么多学生 , 老师也不可能一个个复核吧 , 那怎么能知道谁数对了谁没数对?这就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 , 认真就输了 。
还有网友 , 对照教育部关于作业的要求 , “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 , 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 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 , 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 , 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 ”认为诸如“数一万粒米”类的作业 , 具有重复性 , 缺乏探究性 。
其实 , “数米”作业并不罕见 , 很多学校、教师都布置过 , 而且 , 几乎每次都会遭到家长和网友的非议与声讨 , 但为什么仍然有教师在布置这样的作业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先给网友讲一则故事 。
文章图片
相传 , 唐伯虎画过一幅画 , 叫《川上图》 。
画面并不复杂 , 有一座桥 , 桥下流水 , 水流湍急 。 有一个人牵着一头驴过河 , 驴看到湍急的流水 , 不敢过桥 , 这个人就拼命把驴往桥上拉 , 这头驴就拼命往后退 。
唐伯虎画完后 , 就送到画店去卖 , 定价500两银子 。
画在店里挂了好多天 , 都无人问津 。
有一天 , 有一个客人来了 , 看上了这幅画 , 但钱没带够 , 于是就和店主商量 , 先付定金10两 , 第二天再把剩下的钱补上 , 把画带走 。 店主很高兴 , 就同意了 。
等到客人离开 , 画店打烊 , 店主出于好奇 , 就把这副画取下来 , 想仔细看看 , 凭什么这幅画卖得这么贵 。 这一看不要紧 , 店主大吃一惊:画上 , 人拉驴往桥上走 , 牵驴的绳子却没画!
店主拍拍自己的脑瓜自言自语道:“唐伯虎啊 , 唐朝伯虎 , 你怎么这么粗心呢?怎么忘了画绳子呢?”
店主暗自庆幸 , 幸亏发现得早 , 否则等到明天客人发现这处“败笔” , 肯定就不要了 。
于是 , 店主拿起笔 , 小心翼翼地补画了一条绳子 。
第二天 , 那个买画的客人来了 , 但验画时 , 看到画上多出来的绳子 , 却坚决不再买了 。
老板问明了原因 , 抱怨说:“你这客人真是不识好人心 , 这画明明缺了一根绳子 , 是幅残画 , 我现在给补上了 , 你却不要了!”
客人说:“这画能值500两银子 , 恰恰在于‘牵无绳’ , 你现在把绳子补上了 , 这画就不值钱了 。
原来 , 唐伯虎的这幅《川上图》 , 妙就妙在“牵无绳”——因为无绳 , 才将小驴怕水不敢过河的生动“跃然”纸上 , 是麻绳、皮绳 , 长绳、还是短绳 , 绳子是上是下、是松是紧全在观赏者的想象中!
“牵无绳的故事给人的启示就是 , 专业的事还需要专业人做 , 局外人按自己想法“添绳” , 是好心办坏事 , 会把好好的画给毁了 。
【“数1万粒米作业”屡遭吐槽,教师为什么仍然还要“顽固”坚持?】我们在回到“数米作业”上来 , 此前多次被人吐槽批评 , 教师却仍是不知悔改 , 并非教师固执 , 不识时务 , 而是因为 , “数米作业”不但与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相关 , 更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
文章图片
首先 , 从数学学习角度来说 , 小学生对数的认识并非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 。 这是因为 , 现实中 , 只有一个苹果、两只桔子 , 三根香蕉……并不存在数字“123” 。 “123”数字是从现实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真正会买的女人,外套在精不在多!建议备齐这“3件”,温暖时髦
- 数字媒体技术有哪些课程 好就业吗
- 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 学什么
- column函数是什么意思 column函数的意思是什么
- 笠怎么读 笠怎么组词
- 世界十大高峰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什么 就业怎么样
- 妈妈姓“操”,想让二胎儿子随母姓,婆婆拒绝并放狠话:我看谁敢
- 忻州实验中学邀您共赴“山楂树之恋”
- 1-81数理吉凶查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