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转型变革,不懂教师一切都是空话!( 二 )
当然 , 我们不该让孩子们承担过重的作业负担 , 剥夺他们成长中所必须有的其他一切 , 但是教育者要意识到:快乐是孩子的天性 , 让学校生活充满童趣 , 不等于孩子要的都对 , 不等于对学生没有要求 。
我说过 , 孩子既不是魔鬼 , 也不是天使 , 而是成长中的人 。 “成长”永远是教育所最关心的!教育要用人类文明“养其正”、成其人 。 孩子们为什么进学校?是为了看到人类文明的灿烂、丰富!没有教育者 , 孩子自己无法达到多方面更加完善的发展 。 所以我不主张过度放任孩子 , 不主张无度顺从学生的每一个要求 。
第三 , 教师不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 , 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助成者” 。
原来的课程是每个年级统一模式、统一规定 , 现在有人、有些中小学校、有些地区则提出:让每个人有一个模式 , 为每个人铺设人生轨道 , 我认为这虽是基于发展个性的好心 , 但做不到 , 也完全没必要 。
其实哪个人不是自己长成的?不是自己活出的?基础教育有那么大的本事 , 敢如此大言:为每个学生设定人生轨道?!
也许我是个保守者 , 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完整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助成者” , 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活 , 不能规定学生的未来 。
许多家长的失败就在于想让孩子按他们的规定活 , 但是孩子并不如此 。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机遇、冲击、诱惑和选择 , 教育的关键是:经常和孩子沟通 , 让孩子知道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选择错了如何纠正 , 如何把自己认定的坚持到底 , 这是老师、家长要做的 。
真正长大、真正有力量的人 , 是自己会“找食吃”的人 , 不是等待你给他喂食吃的人 。 教育要培养孩子主动探索、寻找 , 而不是被动接受你给他的东西 。
基础教育的性质就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 “基础”一要基本、必需;二要宽厚、扎实 。 能做到这两点 , 就足以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 。
教师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而工作 , 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 , 如何看待学生 , 如何看待自己和学生的关系 , 是决定教育、教学行为合理性的关键 。
3
在教师与学科的关系上
任何教师在学校中都不能离开学科而存在 , 学科知识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 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方面 。 但是教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递者 , 而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者;不是学科技能的机械训练者 , 而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者 。
教师的智慧就在于把学科知识激活 , 让学科内在的生命能量呈现出来 。 学科知识是充满生命能量的 , 须回到它创生时的原始状态 , 知识创生过程中的经历、曲折和智慧 , 都是有生命的 , 是活的 。 学科知识独特的逻辑、魅力 , 也是有生命的 , 是活的 。
教师的能力 , 就是让学生得到活的知识 , 看到知识创建的过程 , 懂得知识对于人类、个体的价值与意义 , 而不只是一个用符号表达的“死”的结论 。
文章图片
课程改革中有一句时髦的话:课程要综合 , 仿佛单一学科是造成当前应试教育等一系列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 。 这个问题实在需要深思 。
我认为学科知识是人类千百年智慧创造的成果积淀 , 它使得我们不必像原始人一样 ,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
通过学科知识的内在力量 , 浸润心灵、锻炼能力 , 我们可以让下一代较快地走到人类发展的前列 。 其实 , 任何综合都是以学科的存在为前提 , 都要以各学科内在价值的开发为前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加拿大的教育好在哪?为何能让这么多父母选择?
- 光教育孩子还不够,设立家规和孩子一起遵守,亲子方能共同成长
-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学什么 毕业后能干什么
- 教育|救命,我怎么越来越像我爸妈了?
-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什么 好就业吗
- 刘一霖老师:最好的家庭教育:有见识、有爱、有规矩
- 在教育长跑中,如何用零花钱让孩子弯道超车?
- 教育别因“浴缸法则”而受限,孩子受困于鱼缸之中,父母却不自知
- 实践促成长:三岔湖小学举行“劳动教育+课程”开课暨思源农场第四期开种仪式
-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什么课程 好就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