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严重到干扰工作和生活 , 甚至与社会隔离 , 就属于社交恐惧症 , 需要对症治疗 。
具体表现有:害怕与人对视 , 不敢抬头 , 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 , 感觉无地自容 , 并伴有脸红、手抖、心跳加速、尿急等症状 。
本文图片
02
听话的孩子易社恐?
社恐是怎么来的?研究发现 , 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
比如:
1 ,过度保护 , 会让孩子回避压力;过度批评 , 会让孩子恐惧权威
2 ,被反复灌输外面很危险的孩子 , 长大后对陌生人际会过分紧张
3 ,童年有创伤经历的孩子 , 会下意识回避让自己感觉自卑的场合
相比反抗性强的孩子 , 过分听话和懂事的孩子 , 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 。
童年期的鸟鸟 , 是个乖孩子 。
用她的话说:我不待在舒适区 , 我待在安全区;安全区我也不舒适 , 就是安全 。
她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漂亮 , 所以很努力地成为一个听话、有用、不让父母失望的乖女孩 。
而童年做过的最出格的事 , 就是偷吃了一根雪糕 , 或者某天没有练二胡 。
她认同了妈妈的观念 , 女孩子不能“要一头 , 没一头” 。
于是 , 她变得自律和努力 , 同时也越来越内向 , 越来越缺少勇气 。
安全感 , 让她更愿意呆在自己的小世界 , 不会轻易走出去 。
本文图片
相比鸟鸟 , 李雪琴的经历更加坎坷 , 用她的话说:我从小就生活在漩涡里 。
14岁 , 父亲做生意赔了钱 , 为躲债跑了 , 家里只剩下她和妈妈 。
妈妈情绪很不稳定 , 经常和孩子发脾气:“有时候写完作业看会电视 , 都会被她大骂一顿” 。
为了让妈妈好起来 , 她每天假装开心 , 只允许自己考第一 。
她说 , 这个家精神上是我在支撑着 , 我妈妈是我带大的 。
只是 , 总有撑不住的时候 。
高考时 , 她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进北大;临近毕业 , 她却因抑郁症尝试自杀;国外求学时 , 因为受到排挤 , 她的抑郁症再度复发 。
她和妈妈说:念不动了 , 想回家;而妈妈选择支持了她 。
有时候 , 坏事也能成为好事:这次变故的最大好处 , 是让她从保护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 , 回归了女儿的角色 。
本文图片
有人说 , 李雪琴很像史湘云 , 冰雪聪明 , 大大咧咧 , 带给别人欢声笑语 , 自己却敏感自卑 。
这话有一定道理 。
如果说鸟鸟的社恐 , 是源自不安全感 , 只有呆在妈妈营造的堡垒才安全;
那么李雪琴的社恐 , 则来自压抑和自卑 , 她的努力 , 坚强和笑容 , 只是想让更多人喜欢 。
本文图片
03
幽默能治愈社恐吗
两个社恐的才女 ,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脱口秀 , 这并非偶然 。
鸟鸟 , 一直在尝试突破安全圈 , 这在心理学上叫作“系统脱敏” 。
从报考北大研究生 , 到转行去做脱口秀;从幕后给别人写稿 , 到自己走到台前;从小地方的铁饭碗 , 到大城市的漂泊客……
她一点点走出内心的堡垒 , 尝试体验“不安全感“ 。
在自我脱敏的过程中 , 脱口秀 , 成了最好的防御手段 。
她开始调侃自己的容貌焦虑 , 社交恐惧 , 调侃妈妈的严苛要求 , 还有自卑和委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曹琴默|《甄嬛传》如果曹琴默不死,甄嬛将死无葬身之地
- 创业|如何去度过自己的危机感?是否提前有思考和规划呢?
- 方媛|方媛国庆节陪女儿练琴,母女俩穿同款亲子装!普通话比爸爸还标准
- 清热生津|美国男子在前妻墓碑前便溺,天天如此,48年前有多大的恩怨
- 苦练钢琴多年屡获大奖的17岁自闭症少年: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
- 85岁马玉琴哭肿眼,称后悔嫁小老公,李玉成与新欢避嫌却发文不舍
- 李玉成陪85岁马玉琴摘花生,却发文舍不得新欢,网友:丢人现眼
- |在《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为何与高小琴相爱?这背后只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吗
- 读书丨项逸:回望乡土,回眸父性——读杨不寒《我的江边记忆或曰弹断琴弦》《祭父文稿》
- 北大才女李雪琴的考前突击方式太特别!世界记忆大师为你破解其中奥秘!